我这段时间做的一个网站里有很多文本链接,尤其是辅助性的。例如一个帖子的作者、时间、标签、路径等有链接的文字信息。
直到几天前,我才发现自己对文本链接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固化思维——有链接的文本要么用颜色区分,要么用下滑线区分。这么做的理由看似非常合理:文本链接当然要有所不同,不然谁知道那里可以点?但是当我继续做下去,问题就慢慢显现出来。
我在《谷歌 Material Design 从这些方面打破了我思维局限》中提到过“信息碎片化”的概念,就是在界面给用户抛出零碎短小的信息碎片,用户通过这些信息碎片嗅到自己感兴趣的暗示,然后便会挪动鼠标(触屏的话就是手指),通过点击等交互方式,顺着这引子慢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文本链接,就是信息碎片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例如我在这一段开始时把我的文章的文本链接附上,刚兴趣的读者就可以通过那个文本链接找到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
根据信息碎片化的理论,所有可以深挖的信息最好都做成链接,像是Wikipedia或是百度百科一样,将一切知识编制成一张网。
这样问题就来了,当一切可能又链接的文本都具备链接后,页面上的文本链接就会比较密集了。此时再继续贯彻“链接的文本要么用颜色区分,要么用下滑线区分”的惯性思维,就会导致整个界面看起来极度混乱。再加上不同的默认文本要对应统一或不同的链接样式,文字规范将十分复杂。
最可行的解决方式是去掉所有辅助性文本链接的特殊样式,也就是让他们看起来和没有链接时一样。当我和同事们商量修改方案时,果然遭到了抵触,理由和我以前所想的一样:没有特殊样式怎么看得出是链接?
调查
这个问题让我感叹,自以为做了这么久的设计早已不算新手,可是知道今天还对文本链接这种最基础的东西有不清楚的地方。好奇之下,我调查了国内外几个常见网站的文本链接样式。
我调查的这些网站里面,只有两个网站的辅助性文本链接在默认状态是有特殊样式的:百度使用色彩和下划线,谷歌使用色彩。除此之外,淘宝、微博、优酷、网易新闻、爱奇艺、简书、YouTube、Facebook、Medium、Instagram、Twitter使用的文本链接都没有特殊样式。
默认样式很统一,但是悬停样式就相差甚远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明暗效果,这些网站中只有“文艺”向的Medium和简书使用。使用色彩的有淘宝、优酷、网易新闻,使用下划线的有谷歌、YouTube浮窗、Facebook、Medium浮窗,同时使用色彩和下划线的有爱奇艺、YouTube首页、Twitter,这三种的使用率相差不大。此外,还有一些网站不给文本链接设计任何悬停效果,它们有百度、微博、YouTube推荐、Instagram。
综上所述,文本链接无默认样式果然是大势所趋,两个异类也只不过是搜索类网站而已。文本链接的悬停样式几乎不存在主流选择,只是发现了明暗效果这个小众。有趣的是,微博的文本链接不但没有默认样式,就连悬停样式也没有……
反省
文本链接无特殊样式这种业界主流竟然成了我最近才发现的“新闻”,这值得我反省(请在评论里吐槽我没有常识吧……)。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我自己经验不足之外,恐怕固化思维也占有一定比例。不怪 Donald A. Norman 提出了 Affordance(功能可见性),一切都必须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
话又说回来,我以前设计的哪些东西很少又如此多的文本链接,所以给每个文本链接特殊的默认样式也合乎情理。现在设计的界面文本链接多了,所以样式也自然要低调一些。想到这里,我也找到了点心理安慰。
总之,这次是很有趣的教训,设计师都应该多抬头看看业界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