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依然来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说的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我们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
1、恐吓,也叫警告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你在恐吓的同时,容易激起他们不怕挑战的决心。
2、贿赂
最常用的句型就是:如果...那么...
这个句型本身传递的就是,对孩子能不能变好的能力的怀疑。
比如说:如果你这次考100分,我们会奖励你一个礼物。
意思是,我们认为你可以考100分的,只是你不想。
另外还容易带来一个隐患,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形成讨价还价的局面,而且对奖赏的要求会日益增长。
3、许诺
不管是大人对孩子,还是孩子对大人,都尽量少许诺。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我自己最深的感受是,现实中总有很多小意外。
比如上周答应孩子这周一定带他去哪玩,但这周没去成,这样的事件多几次,孩子对你的信任感就会逐渐丧失。
4、挖苦
这个就不用多赘述了,没有谁喜欢被挖苦的。
5、不要多说
权威要简短,少说更有效
唠叨的人,大家都很烦,说的很多,但是重点很少,到后面,甚至会让人自动屏蔽你说的话。
爱唠叨的人,本质上,只是在通过不停唠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6、对待谎言
孩子会说谎,多半是因为不敢说真话或被激发出谎言。
在我们知道孩子已经在说谎的情况下,就不要去扮演检察官的角色了,也不要问“为什么”。
重点阐述下,不要问“为什么”
比如孩子这次数学考得很差,你说“为什么你这么笨呢?”和“你这次数学考得不理想,看下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
我们自己感受下,哪句话,不会激起我们的防御心理。
7、对待偷窃
小孩子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回家,会经常碰到。
比如把超市的小玩具放在口袋。
此时不要急着说教,也不要对孩子的人格进行一些预测。
可以平静而威严地告诉孩子:玩具不是你的,应该还回去。
如果孩子不主动还回去,直接帮孩子拿回去。
教孩子懂得所有权,需要时间。
其实呢?
这些做法我们都是知道的,只是事发的时候,常常忘记了。
就像我自己常常告诉自己,不要动不动乱发脾气,不仅伤害对方、自己内疚、过后还得花时间去修复关系,真的是无比得不偿失。
只是,平时大脑里好像是一只感性的小猴在操控,理性的主人在打呼噜。
只有事发过后的懊悔、自责、内疚这些情绪,才能把他唤醒。
需要不断训练自己多用理性思考。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改变一个思维习惯要更久。
只能继续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