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南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很多创作者,在没有头绪的时候,大概率脑海里会出现这首辛弃疾的词,“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确,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好的作品确实需要作者大量的阅读,经历以及特殊环境,场景的碰撞,甚至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精心雕琢地打磨才能有好词妙句,千古佳文。
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了他对美好文字的执着,董宇辉也曾说:“几百年后,世界能证明我们来过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文字。”所以,在能写的时候一直坚持,读好书,写好文,也许这是我们留给后辈的唯一印记,即使无数次都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很庆幸出生在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雄厚历史的国家,让我们有浩如烟海的知识可以汲取借鉴学习。一部上下五千年,记载了诸多伟人伟业,丰功伟绩。中国的孩子,自小就可以受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熏陶,从大量的历史传记中了解这个国家民族,产生极大地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反观有些外国学生,他们的历史很多无法追溯,甚至很短,包括语言可能也是其他国家的语言,所以,换个角度想想,中国的孩子很幸福。
红日生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