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底,李恺师公应邀来到中国,在湖南娄底主持截拳道中国讲习会。这是首位真正意义上的李小龙第一代截拳道传人来中国大陆教授截拳道,也是截拳道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熟悉截拳道发展史的人们都清楚,师公在练习截拳道前,就已经是一名拳术高手了。他自幼练习少林拳与拳击,曾参加旧中国全运会获取轻量级别的拳击冠军。后赴美留学、定居,期间又练习肯波空手道、柔道、太极拳等。1967年,开始追随李小龙宗师练习截拳道,深得宗师赏识,得其真传,列入截拳道族谱五大第一代弟子之一。宗师逝世后,师公凭借自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太极阴阳哲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截拳道武道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践行,提出了截拳道“柔防刚攻、刚柔相济”的修行和研究课题,指出宗师当年的截拳道发展方向,不是日益混合、增加,而是大道至简,为道日损,日日精简。同时,师公不仅坚持不懈的进行自我训练,保持精进,还尊从宗师遗愿,从1974年开始,以小组形式,在自家后院教授截拳道。后来,师公发现截拳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不少杂音,传播有些走形。作为截拳道弟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或场合,如媒体采访、师兄弟聚会,呼吁截拳道弟子们积极站出来,将宗师当年所教、所讲,有组织地分享出来,以保存、弘扬宗师的天才遗产,尽到一位弟子的责任。九十年代,师公积极响应琳达夫人、龙女李香凝提议,与其他十二位第一代、第二代截拳道弟子们一起,发起成立了振藩截拳道核心。随后,积极义务参加核心活动,在全球截拳道爱好者的邀请下开办一些公开的小型讲习会,分享自我截拳道所学和心得。
09年的师公截拳道讲习会,按理,对于我这样一位执着的截拳道爱好者来说,是绝不能错过的。可惜,阴差阳错,我还是错过了,至今遗憾。幸好,我的截拳道师父朱建华先生当时做为主办方负责人之一,全程组织和参与了讲习活动。更幸运的是,师公有感于朱建华先生与郝钢先生在截拳道中国传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于二位的拳术水平、人品的认可,遂打破其授拳不收弟子的旧俗,依中国传统武林拜师仪式,欣然将他们收为中国入室弟子。师公不仅在公开课期间,多次单独安排时间对弟子朱建华与郝钢上针对性的私教课,回国后,还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为他们解疑答惑。后来的几年之中,每次跟师父见面,师父都会传授我师公所教技术,以及背后蕴藏的截拳道心法、原则,而大多数时候,因为我在安徽,师父主要也是通过电话或邮件来为我答疑解惑。虽然是间接授艺,但是从中仍然能感受到师公对截拳道的深厚理解,对于师父的深刻影响,以及师公对于截拳道在中国扎根传播的殷切期望和努力。作为宗师的得意弟子之一,师公尊师重道、不计名利、积极传播宗师武学的拳拳之心,为我们后辈做出了极好地示范。
2015年5月,建华师父再次来到安徽宁国,为我的截拳道训练小组举办第二届内训。训练间隙,师父建议我们2016年随他一起去美国拜访师公,当面聆听教诲,接受指导,并说多年前他就有在这个赴美计划,只是因为经济原因未能成行。我对这个提议非常重视,之后,宁国截拳道训练小组的周衡、牟锡鲲、王俊等三位成员还与我认真的商讨了2016年美国行的具体计划,准备择机成行。
2015年11月中旬,当我听到师公生病的消息,还以为只是普通的小恙,因为师公的身体一直都是很棒的。没成想,同年12月5日,收到刚刚在江苏南通忙完“中国首届截拳道文化节”的师父发来的沉痛消息,说师公走了。依中国传统,师公离世时已是85岁高龄,也算是喜丧了。只是,在截拳道的传承上,我们所学还不足,师公却远去。一直未面拜师公教诲,至此成了永远的遗憾。
每一个学科,每走一位大师,都是损失。师公的远去,正是截拳道界的损失。
时光飞逝,不觉间,师公已仙逝一周年。回想这一年里,我们的拳术修行是否有所长进?师公的态度和精神我们学到了几分?我们为截拳道的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当我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在传播截拳道的道路上,我们的担子还很重。
想来,师公也不愿我们空悲切,把他未竟的事业继续做下去,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祭奠。
努力,各位拳术同道!
徒孙:舒拥军
2016年11月18日于皖南自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