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学简述
传播的定义:信息交换
传播的媒介:
- 狭义媒介:特指技术媒介
- 广义媒介:技术媒介、表情、肢体语言、声音等信息载体
传播的规模:
- 人内传播:即自我传播,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流动,是人的心理活动
- 人际传播:两人或以上进行的传播
- 群体传播:常见的群体传播行为有班级交流、兴趣小组交流等
-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规模上类似群体传播,但是组织比一般群体更具有计划性,一般指企业。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受众是社会大多数成员
2.传播学导论
传播学研究的三个经典视角:线性视角、非线性视角、文化视角
2.1 线性视角
线性视角是从信息发送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传播是说服的过程,受众被动接收信息。
2.1.1 修辞学
- 理性诉求Logos:使用推理法进行说服,依靠事实和逻辑进行理性论证
- 情感诉求Pathos:依靠角色或者信息发送者的受信任度、受欢迎程度和聪明度进行说服
- 人品诉求Ehtos: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行说服,通常使用故事、例子或夸张手法引导群众产生恐惧、希望、喜欢、讨厌或幽默等感觉
2.1.2 影响力模型
影响力模型六个原理:互惠性、稀缺性、权威性、一致性、共识性、偏好性
- 互惠性原理:目的是降低用户抵抗心理,更容易被说服,一般是让用户产生亏欠感,常用的方法有超市试吃等。
- 稀缺性原理:物以稀为贵的体现,人为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经典案例是小米的饥饿营销。
- 权威性原理:以权威、专家等为背书,是最容易获取获取用户信任的方法。
- 一致性原理:一旦我们作出了某种决定或者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或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和它保持一致。
- 共识性原理:人会仿效与其相似的人的做法,这应该是羊群效应的运用,利用群体来对个人施加压力。
- 偏好性原理: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常见的案例如分享邀请机制,以及拉票行为。
2.2 非线性视角
非线性视角是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传播是意义交换的过程,同一个信息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效果。
2.2.1 详尽可能性模型
- 中央路径:当人们拥有高动机与能力时,会深思熟虑所有的信息。
- 边缘路径:当人们缺乏动机与能力时,就会被主观印象、共识等边缘信息说服。
影响能力与动机的要素:
- 消费者对广告媒体展示步骤控制程度越高,越会遵循中央路径
- 对广告内容越有兴趣,参与程度越高,越能产生详尽认识,以中心路径形成态度
- 项目的知识水平,知识丰富的人更容易产生更多相关思想,更倾向于以中心路径形成态度
- 越能理解广告信息,越容易遵循中央路径
- 注意力越集中,越能遵循中央路径
- 广告如果引发消费者的积极情绪,则会减少他们对广告内容的思考,越容易形成边缘路径
- 认识的需要,需要认识相关信息的人,更容易形成中央路径
2.3 文化视角
传播是通过沟通加强对世界的认识,目的是构建一种文化认同。
第一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