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睡眠者效应」,说的是,大脑忘掉*信息从哪里来*要比忘掉*信息本身*相对快一些。所以商家愿意砸重金投放广告是有道理的,就算观众是不耐烦地看完了广告,也知道广告很可能不靠谱,但是一段时间后,观众很可能会在某个特定场景下回忆起这条广告里的信息,并且忘记了当初自己是如何得知这条信息的!记住了信息,忘记了信息来源,即「我是在哪儿看过、听过这个来着的?」,想必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
但我今天想起这个原理是因为一个给我带来过积极影响的信息。「100 天行动」,这个经常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活动,即「通过坚持 100 天来培养一个好习惯」,给我带来了很多正向的改变。但是今天是通过刻意去回忆,才想起当初是从哪儿了解到这个活动的。这个微信公众号是 warfalcon,他的作者是一个研究自我提升的牛人,自称战隼。在 2012 年发起 100 天行动,影响了数百万的用户,帮助数十万用户成功完成 100 天行动。他的主张是,每年最少死磕一次100 天行动,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仔细一想,如果我姑且认为自己目前算个「进取型选手」,那么这个人格培养的起点,可能就是当初下定决心参加这个「100 天行动」。按战隼的原话说,敢于挑战自己踏出舒适圈,每年至少和自己死磕一次「100 天行动」,那么几年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是成长型人格了:
在 2014 年的时候,我把慢跑定为我的第一个 100 天挑战。事实上我并没有严格地在连续的 100 天内每天跑步,显然这对跑步初学者的身体机能也不利,我当时定的目标是,每次跑步不少于 3 公里,100 天后我还在坚持跑步,那就算挑战成功。这个难度并不高,一开始不把挑战难度定得太高是有好处的,因为每让自己经历一次小的成就感,就是在给积攒动力,其实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当然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知识。后来我也确实做到了,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把跑步距离定在 5~7 公里。跑步的习惯我至今还保持着(这个冬天跑的很少)。
跑步的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好处:更加自信(自信和肺活量)、充沛的精力、走路不驼背了、积极的世界观。记得当时在跑步期间同时进行的还有练字的挑战。但最好一开始只设立一个 100 天挑战,集中力量养成一个习惯,再去挑战第二个。
2015 年养成弹吉他的习惯、2016 年让自己学会设计、2017 年尝试冥想。虽然我算不上是高效率人士,虽然这些挑战看似难度也不大,但近几年来大体上我在不断地革新自己,结果是现在的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前几年更加认真了。而且以上在几个习惯上,我远没有达到一个能称得上成就的境界,未来依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变不能一蹴而就,凡事都要有个起点,而只要开始,就什么都不晚。 2018 年我会照例挑战至少一个「100 天行动」,也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