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娘为你守江山
第八节 拒称帝
自丁谓败落后,刘娥恢复了王曾的提议,每五日和赵祯到承明殿听政,皇帝在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刘娥的手诏全部称“制”,刘娥自称为“吾”。
公元1024年十一月,刘娥身穿帝王龙袍,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百官上表称贺,刘娥在帘后哀恸不已,刘娥失声痛哭,是因为思念真宗赵恒恩情,还是自己心情澎湃激动、难以自已?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随后朝廷下诏,刘娥出入坐“大安辇”,这是皇太后待遇,鸣鞭侍卫如“乘舆”,令天下避刘娥父亲刘通的讳,这又是天子待遇了。
时光如梭,公元1026年十二月,赵祯表示,明年正月初一,要先给太后祝寿,再上朝理政。刘娥内心欢喜,可表面功夫很到位,假装不答应,王曾对赵祯道:“陛下以孝道侍奉太后,太后用谦让保全国体,应该尊照太后制令。”
赵祯坚决不同意,看来还是赵祯更了解自己的母后啊!
公元1027年正月初一,赵祯率百官到会庆殿为刘娥祝寿后,再和刘娥一同到天安殿接受群臣朝贺、听政。
赵祯尽管年纪越来越大,但对刘娥异常孝顺听话,刘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刘娥称制日久,内心难免滋生一些异常的想法。好在朝中有许多忠于宋廷的重臣,时常敲打刘娥,江山姓赵不姓刘,时常提醒她不要有非分之想。比如之前的晏殊,比如曹利用,再如参知政事鲁宗道,便更加直言不讳了。
有次,刘娥问鲁宗道:“爱卿以为应该怎样评价唐朝武后?”
鲁宗道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武后,是唐朝的罪人,几乎危及唐朝社稷!”刘娥听后默然无语。
公元1029年十一月,赵祯又率百官在会庆殿为刘娥祝寿。秘阁校理范仲淹上疏道:“天子在内侍奉亲人,自然有家人礼节,现在陛下和百官一样北面朝拜,有亏君体,损害人主权威,不是为垂范后世的做法!”范仲淹明胆张目,将太后和皇帝“一网打尽”,连推荐他入朝做官的晏殊都吓了一跳。
第二年,范仲淹又上疏道:“陛下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不能独断,恐非吉祥之兆!太后若卷收大权、归于真主、岂不可以安享天年?”劝谏太后刘娥还政给皇帝赵祯。
但是权力的美妙滋味,谁愿自动舍弃?何况赵祯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旦交权,谁知道以后怎么发展,权力抓在手里才是硬道理,刘娥这这方面很有理智,因此对范仲淹的上疏未予理会!却也大度,没有处分范仲淹。
公元1031年九月,翰林学士宋绶又上疏,请仁宗赵祯到前殿单独面见群臣,不是军国大事,直接由赵祯决断。
刘娥见疏,十分不爽,将宋绶贬为知应天府。侍御史刘随,郭劝争辩宋绶文辞出众,应该留在朝廷,为皇帝效力,刘娥不予理睬。
朝中忠臣前赴后继地为国伸言,让刘娥不得不有所顾虑,也就始终不敢再往前迈出一步。
话又说回来,朝中有忠臣,自然也不乏奸臣。有小臣方仲弓,上疏请立刘氏宗族七庙,这是天子待遇。刘娥问辅臣该怎么办?宰相们面面相觑,不好回答。又是鲁宗道跨步上前道:“如果立太后祖先七庙,把皇帝置于何地?”刘娥只得罢手。
刘娥有次和赵祯一起幸慈孝寺,打算将大安辇安排在赵祯的御辇之前,鲁宗道又以“夫死从子”的大道理阻止,刘娥急忙命辇车跟在乘舆后面。
鲁宗道三番五次直面劝谏,获得了“鱼头参政”的美誉,“鱼头者”,“鲁”字之首也!
不久,大臣陈琳,本来官声很好,却不知脑袋里哪根筋搭错了,突发奇想,竟然乘单独奏对时,向刘娥呈献一副武后临朝图,意欲劝刘娥相仿武则天称帝,
客观地讲,刘娥接到这样的劝进图,说不心动是假的,但刘娥毕竟没有失心疯,知道朝中的人心向背。因此毅然将临朝图丢在地上,庄重地道:“吾不作此辜负祖宗的事!”
可怜程琳,马屁拍在了马蹄上,灰溜溜地捡起临朝图,退出大殿。世人获悉后,都异常鄙视程琳的为人。
佐料:“班序”就是一个排座次问题,体现了政治待遇,因此敏感性很强。《宋史.职官八.合班之制》叙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合班”即上朝时的班位次序。
该篇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叙述:建隆(宋太祖年号)以后合班之制;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后合班之制;绍兴(宋高宗年号)以后合班之制,可见,班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的。
今天我们先讨论一下建隆以后合班之制,由于篇幅较长,笔者先就前段重要部分予以摘录,让我们有个大致了解。
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三个称谓的任何一个都是宰相);
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开封府尹兼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亲王等任何职位兼后面三个职位中的任何一个,都称为使相);
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
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宣徽南院使,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各府牧,以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大名府、江陵府、兴元府、真定府、江宁府、京兆府、凤翔府、河中府排序(这些府设置'牧'、'尹','牧'经常由皇子担任,所以班序很前;'尹'和'牧'相差好几个档次,缺'牧'或'尹',则设'知府事');
御史大夫,观文殿大学士,六部尚书(按吏、户、礼、兵、刑、工排序);
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左、右卫上将军,门下、中书侍郎
节度使,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三司使;
等等这个排序,可以看出,枢密使比参知政事更重要。
枢密使缺,则有“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则等同于枢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