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育,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融合为一体,是充分发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产生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效应。各自的优势不可替代。
线下教育富有人性化的环境,师生面对面,具有整体感和现场感,情感交流丰富,师生互动直接,便于动手操作。但是却也有很明显的弊端:整齐划一,时空受限,海量资源不能利用以及教学方式单一等明显缺陷。牺牲个性化,在相同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情,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如今的学生,不仅从线上获取信息,获取商品,获取服务,而且获取思想、朋友、价值。而且线上教育也有其突出的优势:互通互联、丰富多彩,无限时空、无限共享。
所以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融合更加迫在眉睫。那如何融合?首先是观念融合,要有融合的观念、意识。认识到这两种教育方式是可以融合起来的。其次是管理融合,目前是线下教育的管理体系,缺乏线上教育的管理体系,更加没有线上和线下教育管理的前例。最后是家校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合。
如何突破呢?首先是在内容上提供选择、难度可以选择、呈现方式选择、交流方式选择。比如把教师不同的教案、不同的学习形式都放在线上,可以让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形式。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做适合每个人,面向每个人的教育,要做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的教育。创新融合的新经验,需要每一位教师贡献智慧,共同推进教育的发展。
———袁振国教授
目前信息化教育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未能得到改变,大多数人的个性化教育基本还是教育家的梦想,学生课业负担与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基本没能减轻。学校之间的差异基本没能得到撼动,重有分,轻育人,的状况基本未能得到有效克服。
网络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网上学习高度依赖学生学习习惯,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急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2、网络技术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如断网、运行不畅的问题。
3、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化技术能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好学生容易受到网络影响,深陷网络。
教育信息化的对策。首先是教书与育人的一体化,不仅教书,也要育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律的精神。从融合的角度来看,没有自律,就谈不上融合。其次是合作式学习的常态化如何与信息化挂钩,关键是把思维的发展放在知识普及之上。第三是云上教育环境的优质化。最后是家校的合作。
——陈玉琨教授
1、新时代及教育
技术是影响教育教学的因素
实现从强迫教育转化为可选择教育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2、学生发展意味着什么
关键性的工作伦理规范:人际技能、主动性、独立性
人才素养结构研究的发现:个人的品格占三分之一,沟通与表达约占三分之一,也就是人际关系和谐。专业理论知识只占百分之四
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有创新的态度
现代企业视角下的优秀员工特质:激情、工作、专注、推力、思想、改进、服务、坚持
新时代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在坚定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阵仗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实质上下功夫。
当代学生发展的三方面需求:责任、方向、素养
学生最需要的是梦想,用梦想引领青少年成长
3、教学创新的认识
教学共生
教学创新从教师自己开始,五育并举
教育和技术的融合
重塑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把技术放在心得教育形式之上,而不是把传统的教育放在心得技术上。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发声。
———朱益明教授
从权宜之计到未来趋势
网上学习虽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却又是必然。
学习是主动的行为,老师不是主播,不应替代学生思考,忽略学生的感受,省略查询和思考的时间。
在线教育并非限制主动,不只有输入,也有输出。比如:在直播中用共享文档进行练习与反馈。用互动激发学习。
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费曼学习法,用简单的话给别人讲清楚,就表示把概念搞明白了,理解、内化、迁移了知识,所以要激发表达,广泛的鼓励学生表达。
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切身感受线上线下教育的不同。
———杨晓哲教授
教师角色的变化。从原来的授课者到现在的助学者,多重身份集于一身: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共同体的雏形:名师上课精讲,老师作为辅导者进行推动。
教学千万法,设计第一条,方式不合理,学生两行泪。
为什么强调项目式学习,想要培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互动、展示思维,就必须给与学生展示的机会。三种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为适应未来而教,为塑造未来而教。赋能学生,塑造未来。
———闫寒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