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们很多企业中的制度太多,很多制度也缺乏执行,我们甚至看到很多企业有明确的制度、章程、流程、要求等,但员工实际工作中就是不按这些来,依然“我行我素”,换言之,这些制度都形同虚设。即便我们制度再多的制度,往往也达不到制度管理企业的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有人绕过制度办事,总有些时候我们会给某些人、某些事开“绿灯”、“搞特权”。长此以往,很多人就会认为在企业里,遵守制度是其次的,关键是要跟对人,也就是形成了“先谋人,后谋事”的文化,严重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感。
在培养自己的职业经理人方面,国内企业中,万科一直走在前面。在其培养人才的制度中,有这样一条制度:经理人之间的调动是公司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职员提到主管一级后,需要在集团系统内调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人积累各种环境下的工作经验。而做到一线公司的总经理后,接受外派调动则是基本的前提。
2000年,万科集团再次进行中高层人员调整,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公司的第一把手进行调动。总部拟将北京公司总经理与上海公司总经理进行对调。两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北京的叫林少洲,上海的叫林汉彬,两人都是万科自己培养的职业经理人,非常优秀,都有几把刷子,而且在各自分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总部对调的决定传达到北京和上海,遭到了两位总经理的同时抵触。抵触的姿态不大一样,林汉彬不想离开上海,理由:小孩已经安排在上海上学,希望家庭稳定。只要能不离开上海,情愿降职当副总!林少洲则表示,只要调离北京,就考虑辞职。他们的坚决抵触反馈到总部。调动还是保持现状成了个问题。当时正是万科快速发展时期,很是缺人……最后,总部人事部门进行了调查,论证结果:如果坚持对调,估计两人中会有一个离职。面对制度安排和一线总经理抵触的选择题,王石(董事长)明确:宁可总经理流失,也不能让形成的制度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决心下,总部发出了调令,结果两个总经理都提出了辞职。
这件事被关注者称之为“二林”事件,很多人都为有经验有能力的“二林”出走可惜。更有媒体认为万科用人之际失去两员大将,质疑制度安排有错,不够人性,太过死板,人走了,投靠了竞争对手,公司不划算。事实上,据王石的回忆——岂止损失两员大将?因“二林”出走,从财务到市场营销、工程技术、物业管理,不可避免流失了一批专业人员。
据我的经验,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很多企业,90%以上的公司都会绕过制度、开绿灯,而且会被理解为“人性化”、灵活管理。是的,从眼前利益着眼,妥协也许能避免人才流失,但长远看则未必。每项制度都有局限性,既然制定了,就得执行。如果强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会怎样呢?张三可以特例,李四也可以特例——当然,这需要经过公司最高领导(老板)特批,而这似乎就意味着,公司员工违反了制度没关系,只要把老板搞定就行。久而久之,制度势必等同虚设,大家都会想方设法拍老板马屁……公司规模不大,人员不多时,矛盾还不突出,但只要公司一大,一定会混乱。所以,宁可眼前受损失,甚至受很大的损失,也要坚持制度的执行性、连续性。
拿万科的“二林”事件来说,二林以及相关人员的离开,对公司肯定会造成“阵痛”。但同时,因为公司毫无含糊的人力资源调配,以及对制度的遵循,给企业带来了新气象,给员工树立了极强的信心。致使万科越来越正规、透明。
所以,还是那个观点,我们的制度可以订少一些,订得人性化一些,但是既然形成了制度,就一定要贯彻执行,形成所有人对制度的敬畏,从而遵循,杜绝绕过制度办事的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