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翠莲肥鱼相映趣,青草碧波唱渔舟。”家乡的捕鱼活动,精彩激烈,扣人心弦。渔民的收获,尽写在了脸上,内心幸福满满。本文作者一段热闹的捕鱼活动,写出了对家乡的热爱。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北风呼啸,雁鸣星辰,冬日来到了水乡。茫茫原野,点染着几抹几点树木,水瘦了,鱼肥了。微信群里通知村里纤鱼了,抓紧回去领鱼,每人20斤,不由得钩起我家乡腊月纤鱼的记忆。
纤鱼就是用拉网大规模捕鱼,是古老的捕鱼方法,也是水乡年底前最热闹的景致之一。这样大规模的纤鱼一年只进行一次,寄托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也给冷酷的冬天注入了炙热的感情和欢乐。
我的家乡地处苏南,有成丁点字形的两条河,一条名毛泾河,一条叫林泾河,盛产鱼虾螺丝河蚌。这两条平淡无奇的河,孕育出了故乡人靠田吃粮、靠河吃鱼的生存方式。
腊月,北风凛冽,万物沉寂,经过朔风寒雨的过滤后,天地显得空旷起来,河面显得清净悠闲而安详淡然,河水缓缓流淌,腊月过年前的一天,岸边陆陆续续的人声打破了这一片静谧。
村里请来的渔业大队渔民合力将一张巨大的渔网缓缓地沉入河中后,河两岸各有数10渔民弯着腰像纤夫那样纤着河中的大网,在河岸边缓缓地、缓缓地向河的另一头移动。这些渔民是专事渔事的,一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青力壮的棒小伙,和拉船的纤夫差不多,工具也差不多,但服装有所不同,通常下穿高筒雨鞋或连衣雨靴。
不过拉网的渔民的脚步看起来要比拉船的纤夫要轻盈些,不像拉船纤夫那样步履蹒跚艰难,表情也更为轻松。为了减轻疲劳,渔民也会有人起头,不时学着纤夫喊起类似拉船纤夫的号子,那小调狙犷委婉、质朴野性,充满江南水乡风情,不像拉船的纤夫那近乎沉闷的呐喊。现在细细品味,它比日本北海道的民歌《拉网小调》的旋律也不逊色。
纤鱼的渔民大致分为两拨,一拨人在岸上负责拉河底下锚的纤绳,另一拨人在船负责拽浮在水面浮标的纤绳,上下同时使劲,那张大网,就顺着河底的淤泥,向着河的一头平移,缓缓地拉过去。
河里的大网是褚黑色的,上边是浮标,底下是锚,中间是连大人的拳头都穿不过去的密密麻麻的网眼,两头是一两丈长的绳索。大网沿边挂在船上,船头是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顺着浮标,他们抓住渔网的边。船上还有几名中年人和青年人,有的摇橹,有的整理网兜,大家各司其职。
腊月纤鱼,正好是农闲。村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顾扑面而来的寒风自发赶来,不约而同地站在岸边观看,就等着河里的鱼起上岸。有些成年男人,还有些孩子,带着鱼叉,若有鱼因为纤网的惊动游到岸边或浮出水面,或可侥幸地叉上一两条。这时的女人们主要是想着按照人口的数量平均分配,自家能分到多少斤,然后喜滋滋地拿回家。
纤鱼持续的时间,在渔事中是数一数二的。拉网的过程十分缓慢,网拉到一半水面的时候,河面才有了动静。因为随着鱼网的移动,鱼儿的活动范围在缩小,更多的鱼被大网惊动,感觉到了危险,逃命要紧,就在河里乱窜起来,不断有鱼跃出水面。
水面不断在缩小,同样被围在网里的鸭子可不管这些,仍然快活地在水面上游动着,追逐着,飞翔着。待大网接近时,沾有水滴的翅膀一抖,滑翔似地驰到网外,速度之快,线条之美,直让人称奇。
待纤网快到河浜底时,河水里隐约闪现出一个巨大的、灰色的影子,鱼群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鱼开始上浮。太多的鱼儿在水中一搅和,水的气息升上来了,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腥味。
渔民开始收网起水,100多米的渔网围成了一个半圆。渔民们分工合作,拉网收鱼。“嘿!嘿!嘿!”随着半圆的缩小,渔网越拉越吃力,不由得喊起了号子。
只见数千斤大鱼被渔网兜在水里,鱼儿们翻腾跳跃。为了生存,鱼儿在网里拼命挣扎、闹腾。有的鱼飞向空中,成抛物线状,成喷泉状,然后一个个“噗嗵”地掉入水中,溅出花儿无数;也有机灵的,斜着飞,“嗖”地一下就过去了,高高的网口都没能阻住它逃命的步伐;更有傻傻的鱼,直接跳进了收渔获的船舱里。
待大网逐步牵拢,千千万万条肥美的鱼在渔网中挣扎、蹦跳,展示着丰收的到来。这场面非常壮观,透着水乡特有的富足、欢乐,这让现场围观的村民们激动不已。
网中的鱼大的小的,白的黑的。有肥硕的鲢鱼,青黄的鳙鱼,青白的草鱼、鳊鱼和鲫鱼,甚至还有张牙舞爪的大闸蟹……鱼尾和鳞片熠熠闪光,那鱼嘴一张一翕,似在寻找最后的生机,四处飞溅的白沫也让岸上的观众亲身感受到这场较量的激烈程度。
此刻,几位渔民死死拽住渔网,他们面色平静,不苟言笑,看不出情绪变化,只有一双双眼睛透出心底的呐喊与倔强。渔民为了减轻重量,先用抄网将鱼捞一部分进船舱,然后渔获一网一网直接兜进船舱,不时将小鱼扔回河里,溅起的水花使船舱积蓄了没至膝盖的积水。
沸腾的湖面又一次恢复了平静,即使偶尔有死里逃生的几尾鱼惊魂未定地泛起水花,已不在话下了。滿载一船船渔获,靠了岸,纤到的鱼逐一过称,然后按照全村总人口一平均,这一堆堆的鱼儿,就进了每家每户的竹篮、鱼篓和蛇皮袋。
家家户户欢天喜地扶老挈幼地把鱼带回家,然后就在河边剖鱼洗鱼,那些好吃的猫狗则蜷在主人的脚边,等待着主人赏赐些鱼肠子下水之类的打打牙祭。
几乎家家户户就在纤鱼的那一天,都不约而同地用白萝卜红烧了一大锅鱼。那一天,我们整个村子,跟袅袅炊烟一起升腾的,全是扑鼻的鱼香。鱼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大人小孩的脸都红润起来。
剩下的鱼,都被放入了大缸中,用盐淹渍起来,过不了几天,就被晾晒在了屋檐下。那被绳子穿起来的大鱼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农村人平淡无华而又美好烂漫的年景。
翠莲肥鱼相映趣,青草碧波唱渔舟。儿时的记忆,童年的乐趣犹如刀刻斧凿般的烙在我的生命里。每当我踏上故乡的土地,亲闻到故乡泥土的芬芳,哪怕是一丝淡淡的河里飘荡的鱼腥味,心头又会浮现了一幅碧波绿草,鱼跃人欢的水乡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