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十三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一片前后树成荫左右水自流的土地,一片夏闻蝉鸣蛙叫冬有雪压竹林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我曾经无数次试图把家乡留在远行的纸上,却也无数次颓然作罢。家乡之所以如此深刻,大抵是它承载了太多幼年时候纯真的回忆,那些我们长大过程中逐渐遗失的宝贵,还有就是家乡留住了我们最重要的人。
我的幼年时期,都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我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有那时的欢笑与眼泪,我现在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也都与那时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的星光秋雨也依然和记忆中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也许只在身高、年龄和思想。那天晚上陪父母散步,沿着村前的马路到邻村,时间很短,于是说,以前觉得很漫长的路,现在走来怎么觉得这么轻松呢。我妈笑着说,因为那时人小步子小呗,现在个子高步子大,肯定不一样。想来也是,彼时步行到学校,觉着路途很遥远,还好有小伙伴一路追逐嬉闹,倒也不会太累,分手时候还会觉得光阴很短,但总有来日。等到来日,各奔东西,相见时难,又觉得时光匆匆,忙碌到连想念都是一种奢侈。有的时候在梦里,也会回到这里,站在田埂上,眼前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云层很低,花草很香,虫鸣很脆,笑声很近,外号很熟。只是当自己想要更近一些的时候,一切都倏然远去,任你怎么追逐,也只越来越远。
一觉醒来,最爱的人就在身边,最好的朋友住在对门。这可能是对感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对自己,这样的生活绝对是一种奢望。从毕业到工作,我生活的绝大多数都在北方,以至于开始的某些时候回家都会觉得水土不服。朋友断了联系,父母见不到面,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城市,那个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无根的浮萍。漂泊的概念也是那个时候才出现在自己脑海里的,它必须是相对于家乡来说,因为有家乡的存在,所有的漂泊才有意义。它和流浪相似,却更多一分辛酸和无奈。
我并不能准确地概述家乡这个词,是一栋房子,是有父母的地方,是经历童年的地方,还是心底最柔软的所在,或许这些都是我的家乡,东坡先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当走到这片土地上时,听到熟悉的乡音时,才能体会到那份真挚。在家的时候恰逢台风,雨水充足,淅淅沥沥恍若黄梅天。记忆里并不排斥这种天气,甚至有种亲近,泡壶清茶、一本喜爱的书、一段偷闲的时光,静静地听风声雨声,自是惬意。当然对童年可能有更多的欢乐,期待着背篓下水摸鱼捉虾。而事实上现在的身体做了最真实的反应,烦闷,这让我开始有点担心,是不是自己已经在排斥家乡,还是家乡在排斥我了?我的父母并不是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人,可他们用这片土地种的粮食养育了我,理所当然这就是我的家。而似乎也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什么是家,离开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父母老了。父母总说孩子不在身边,感觉长得好快。实际上父母不在身边,总也老得更快。我已然不记得父母鬓角的白发是什么时候长出,也不知道父母脸上的皱纹何时如此深刻,更不知晓父母手背的老年斑是哪年哪月悄然出现。父母会老,房子会旧,家对于游子的意义越发显得沉重,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亲友不在,家是不是就真的成为一种想念。一说父母在,不远游。二说家国难并重,忠孝两难全。三说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苦痛源自无奈,无奈它承载的过去,父母的青春年华,童年的七色梦想,清纯甘甜的初恋时光,肝胆相照的朋友情义,这些终究过去,而它将会埋葬更多,残败的躯壳,疲惫的灵魂,还有深深的眷恋。
我依然对家乡心怀敬畏,敬畏它埋葬着的,我的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