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国庆后的小长假,就只有过年了。年末将至,突然想起了“年”。
在所经历的三十多个春节中,除去自己年幼无知懵懂时期的那几年,剩下的,只能说是一年一个样子,不晓得是叫生活质量提高了还是说年味渐渐淡了。
小时候像个男孩子一样,喜欢跟着一群小伙伴到处放鞭炮,什么“地老鼠”之类的,那时候的春节晚上是有些寒气的,穿着新衣(那时候各家各户不管家境如何,过年,总会给小孩子买新衣的),邀了几个人一起玩着跑着。
以前过年的时候兴做油角、烘饼、牛耳朵(其实长得像猫耳朵),家家户户都在年二十八、二十九的时候,甚至更早,就开始由大人带着小孩子一起做了。原料主要都是面粉,再用猪油、啤酒和了,成为有嚼劲的面皮。做油角的面皮很简单,用擀面杖将之前和好的面团擀成厚度适中的面皮,其实就像是饺子皮,圆圆的一块,但是会厚些。我不知道现在市场上卖的饺子皮是怎么做成的,是用机器轧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罢?我们那时做的油角面皮,却是手工压印出来的。拿一个大小适中的杯子(也有些人是拆了手电筒,用前端有圆弧的地方压盖的,这个效果更佳),将杯口朝下,一个一个压盖出来的。待面皮做好,就要将准备好的馅塞进去了,做法有些像饺子。内馅一般常见的是用花生、芝麻、白糖捣碎混合一起的,再用面皮包好,捏出精美的花边,就可以了。因为姐妹多,所以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做这些年货小吃,倒也其乐融融。有时候可能要做的分量比较多,一下子难以做完,于是便叫上邻居的阿姨、小孩子们帮衬着。经常是做完自家的又会被邀请到其他家帮忙,也许是小孩子的缘故,原本极有兴趣的,但是一来一回去了几家,也对这些年货小吃生了些厌烦之色,还好,大家有说有笑,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就是烘饼。由于烘出来的饼冷却了会变得硬邦邦的,真要吃起来很考验牙口,于是以前我家只是做了几年这样的饼,之后就再没有去做。制作材料也是面粉,再用煮开的黄糖来和,里面加上些白糖、芝麻等,和好之后不是面团形状,而是有些像一团一团的饭,只要将这些团状物塞进去准备好的模板(一块长形木板,里面是有形状的凹槽,有动物形状的、有像月饼一样是有字样的),再用擀面杖将其擀平,然后将板子翻过来,用擀面杖敲打其背部,一个一个的有花样的饼就掉落出来,就成型了,再拿去烘烤一定时候。应该原理是有些像月饼的制作吧。
慢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习俗就慢慢被遗忘开来,也许是各家的小孩子长大了吧,所以都不爱吃这些甜甜的,又上火的东西了。如今市面上的食品种类丰富了,各家的家境也好了些,可以到市场上去买那些包装好的食品了;年纪小一点的孩子也不爱这些手工食品,或者说已经不想那么辛辛苦苦去做这些东西了,因为,市场上随处可见了,虽然没有自己家制作的那么好吃,但与其花费那些小心思去制作,还不如用省下来的时间打个麻将、走访个亲戚,或者到街上逛逛。
好像从初中开始吧,我也记不大清楚了,那时候起就喜欢去买春联(也叫挥春),估计又是心中那附庸风雅的心理作怪。到了年三十的时候,一般都是我和弟弟贴春联,客厅该贴什么,房间该贴什么,都是我俩共同完成的。以前几乎每贴一张都要踩着凳子或者梯子,到后来长大了,除了一两处比较高的地方外,弟弟的身高已经完全可以不用借助凳子之类的了。我们贴对联有个不知道算不算是规矩的讲究,就是首要的,就要贴好门口的土地公公和厨房的定福灶君神位,再来就是其他。
我家的年基本都是这样过的:年三十的时候一觉睡到将近中午时分,然后洗漱完毕,吃不知道叫中餐还是早餐的一餐,再就是贴春联,贴完后洗澡换新衣服。等到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吃年三十的年夜饭了,吃完饭,父母就会派利是。春晚在我家不怎么受欢迎,我也连续不知道多少年没看过春晚了,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看电影什么的,年夜饭后,有活动的就各自散开,没活动的就呆在家里看电视,如此这般。一直到晚上12点,各处的“开门炮”响起来,连绵不绝,熟睡的人多半会被惊醒。
年初一,爸妈会早早起来,放一些新年歌曲,总是将声音调到很大很大,大到足以吵醒我们,照他们的话说,图个喜庆,图个热闹。然后照例是一叠声的唤我们起床。然后又是吃不知道叫是早餐还是中餐的一餐。因此过年期间多半只是吃两餐。
年初二开始就陆续走访亲友了。因为照家乡的风俗来讲,年初三是“送穷鬼”,是要避讳探亲访友的,只是近两年众人的生活节奏快了,连长辈们都不讲究这个了,何况年轻人?因此年初三,仍是热闹非凡的。
新年期间,言语上要有所顾忌,比如“死”之类的字眼要避讳,要讲一些喜庆的话,不能轻易发怒,脾性要收敛等等。记得好像是高中时候,有一年是老爸老妈去买的对联,一如既往的是什么“财源滚滚”、“年年有余”之类的,我很是郁闷,抱怨了一句:“年年都是年年有余!”老爸听了,竟是欣喜异常,我原本只是抱怨他们总是买一个样式的,谁知道竟被听成了吉祥话,倒也是错有错着了。
也许在我们这个小城,过年必不可缺的应该是鸡肉了,于是,在大街小巷中,在每个菜市场周围,总能看到有人直接抱着一只鸡的场景。这种感觉很是微妙,微妙到你不但不会觉得滑稽,反而会感受到这浓浓的春节气息;年货市场上,总有很多人在挑选着,准备着;银行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问话:“有没有新钱兑换?”兑换的新钱,就是为了过年好给孩子们一个光鲜的利是;年桔、花卉市场,也可以看到很多车载着一盆盆的年桔、发财树、菊花;新闻里总是报道着春运盛况……这些都让你感觉到:年味,其实还是在年前的时候更加浓郁。相反,真正到了过年的时候,反而淡了些。也许是每个人都想着为春节做好准备吧,好好回家过一个年,比什么都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