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女》一部由两位来自以色列的女性导演执导的PBS的纪录片在3月火了起来。90年未婚的我,从抖音上刷完简介后,看了完整版。
三个女主,从职业上看,都算得上是精英:律师、电台主播、大学老师。三位颜值也都说得过去,但她们又都有各自的问题。
律师,出身于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打扮比较中性,缺少女性的柔和,而且择偶时首先会说自己不准备生小孩,但同时她高知、工作好。而这强烈的反差,也使得她很难找到如意的对象。
电台主播,北京姑娘,北京有车有房,家庭条件好,工作好,性格颜值都可以。自身对于找对象没有太挑剔,但无奈有个觉得谁都配不上女儿的妈,而主播从小就是一个听妈妈话的“妈宝女”。
大学老师,是唯一一个结婚了的,从婚礼上看不出她的欣喜,感受到的是她的妥协和凑合。她出身书香门第,而父亲生病到去世的重大家庭变故,让她觉得她需要在适合的年龄结婚。还好,婚后也是安适幸福。
作为“大龄剩女”,我身边有也很多大龄“剩女”,这三个案例,很符合现状,也很典型。
一、农村大娘:大龄剩女就是最底层
无论你在外什么样子,在农村大娘的眼里,只要你没结婚,你就是失败的代名词,你就是在相亲鄙视链的最底层。她们除了每次爱问你是否找到对象,还喜欢帮你张罗介绍对象,而介绍的实在是各方面都没法入眼,简单点说,只要是男的活的,她们都觉得配大龄未婚的你妥妥的。你不见,她们就会觉得是你眼光高。所以在我有对象之前,我也是让我妈跟别人说,我有对象,不需要介绍。
所以说,看到《大龄剩女》中律师的大姐在喋喋不休地指责律师不找对象的时候,真的觉得可笑。她甚至要把村里的光棍介绍给自己的妹妹。我相信,里面有亲人的关怀,但更有姐妹间微妙的较量。妹妹无论在外面多优秀,只要她没结婚,姐姐就觉得自己可以在制高点上去指责妹妹。
律师情绪激动的时候回击姐姐说:“难道你比我幸福吗?”
对呀,难道结了婚就一定幸福吗?被一地鸡毛拖累的低质量的婚姻,真的不如高质量的单身更加幸福。已婚女性在对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妥协的时候,却不曾看到未婚女性独自承担风雨的付出。
因为选择单身,等一个合适而满意的人,是需要抗压资本的。
二、剩女本人:不鄙视也不需要被鄙视
我身边的“大龄剩女”大多在自己的职场领域小有成果,北方姑娘,职场女性,性格都不太温婉,加上年过三十,找对象确实很难。
随着自身工作越来越优秀,她们找对象的标准不会比年轻几岁的时候低,因为让自己更优秀也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而不是为了降低标准,如果能将就,几年前就将就了,不会等到现在。所以很多男士,在最开始,就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之内。
而能入她们眼,她们欣赏和喜欢的人,往往确实都比较优秀,而这种男性有太多的选择,“优质剩女”只是他们的一个选择。
其实这种现状也解释了这几年为什么“姐弟恋”很盛行。一方面是年龄小一点的男生,思想更具包容性,无论出于什么心理,很多人不抗拒找姐姐,而“大龄剩女”想如果不能在同龄中选到一个满意的,那还不如选择一个年龄小的潜力股。
三、结婚生子功德圆满、不婚不育不肖子孙?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句话是催婚最常用话术。那什么时候是“适婚年龄”?古代的时候十几岁就可以结婚,甚至更小一点可以作童养媳。“适婚年龄”不过是对于大众普遍来说适合婚育的年龄而已,而不是说必须在这个年龄完成结婚。
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可以一毕业就嫁给初恋,可有的人就是要等很久很久才会出现那个对的人,如若因为年龄将就凑合一个并不满意的人,倘若以后遇到了真正欣赏喜欢的人,要因为责任委曲求全一生,还是离婚去追求真爱?所以慎重地选择爱情,才会在日后少一点懊悔。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人生不止婚恋一件事,勤奋工作也同样重要。放弃工作结婚生娃的女性也会被认为是功德圆满,而事业有成未婚未育的大龄剩女差点就被称为不肖子孙。我们终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生育属性的定义。
人都不是完美的,“剩下”也都各有原因,但只是事实,没有对错。
《中国剩女》中的律师,最后去欧洲留学,嫁给了德国人。这说明,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总会有互相欣赏的人与你相互成全。
但一定要记住前提:努力做好自己。因为“剩下”,所以要更“盛开”。
人生的价值,自我认可是最重要的,至于别人的鄙视与否,那是他们的眼界和格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