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是人生的常态。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同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陆游与唐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告别;“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用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百龄的杨绛先生与尘世最后洒脱的告别。告别,无处不在,它是结束也是开始;它是痛苦也是希望。面对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
姚晨,演员、微博女王、也是时尚辣妈。她是《武林外传》中的郭芙蓉、是《潜伏》里的王翠萍。姚晨回顾了自己生活中和自己萍水相逢的、在特殊时段有过交集的两位平凡人:当年在北京一个大杂院挤过一个床铺的“胖姑娘”以及她生完“小土豆”后家中请来的月嫂“魏姐”,回顾了和她们告别的场景,娓娓道来中,也给人以感悟: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和不同的人产生关联,每次相遇都是告别。姚晨朗读了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节选,以此献给“生命中那些萍水相逢的人”。
程何,一位原本为清华大学生物系的高材生,然而后来却追随初心从事音乐剧翻译的女孩。为了向世人呈现最优秀的本土音乐剧,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承受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另一方面是性格中偏执所产生的“必须要交出完美的答卷”的执拗。这些压力最终塑造了她的极度优异但同时也伤到了自己:她已是一位服药中的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这是一位堂吉诃德式的让人唏嘘又让人敬佩的姑娘。她与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的主演刘阳共同朗读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节选,向她的译界战友与前辈却英年早逝的罗颖姗致敬。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曹文轩2016年曾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草房子》曾印刷三百多次,销量达一千多万册,堪称中国出版界的奇迹。他直言书中的“桑桑”就是“一个叫曹文轩的小男孩。”而父亲“桑乔”就是他的父亲。曹文轩回顾了当年去北大上学时,家境贫寒,父亲用一块珍藏多年的木材请木匠为他打了一个特别好看的木箱,只为“送子体面地上路,去远方。”他还回顾自己十四岁时原本只是患“淋巴结核”却当初被医生诊为不治之症时父亲的崩溃,那次“虚拟的告别”,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爱。然而若干年后他还是面临了与父亲真正的诀别,是所有分别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做为一名文学创作者,他认为文学上百年来、上千年来无非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书写生离死别。他最终朗读了《草房子》中的片段,送给去世二十余载的父亲。
台湾骨灰级演员李立群是位即会说相声又会演小品尤其会演戏的全能型艺人,骨子里却有极浓重的老北京情怀,只因他的母亲曾是老北京人,几十年前母亲与北京告别,后来又与大陆告别,但唯有情怀割舍不掉。李立群朗读了老舍的《我的理想家庭》,寄托对母亲浓重的缅怀与思念。
几位曾参加过马里国际维和行动的军人的登台,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异常的凝重。他们回顾了2016年他们的战友申亮亮牺牲时的情形,那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告别,对这个世界而言,他的牺牲只意味着少了一个士兵,可是对他的战友与家人而言,却失去了整个世界。在荧幕上经常饰演军人的演员张国强与申亮亮生前的战友们共同朗读了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献给所有维和卫士的母亲们。
压轴出场的是一生荣辱浮沉却永远“有着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的作家王蒙。他回顾了自己青春正盛时最深刻的告别,落魄离开北京,无奈奔赴新疆。而那时他竟还有心情用玻璃瓶装水盛着两条小金鱼带到火车上。在火车上“叮咣叮咣”了五天到了满眼是“戈壁滩的石头”的异乡,后来他们借宿的小土屋里不知何时来了两只小燕子安窝,他竟也不赶走它们,就与它们共存亡,同安乐。但如此乐观的王蒙,最终面对妻子的告别,仍感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他朗读了自己的文章《明年我将衰老》节选,献给他的妻儿,表明自己面对衰老乃至最终死亡的态度。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每一次的告别,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从我们带着最初的啼哭来到这世上的那一刻起,生命之卷徐徐打开中,告别无处不在,无论是暂时分开,还是永久别离,百般人生况味,不过酸甜苦辣。而最终,我们都将与这尘世发生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别离,回到生命起初开始的地方,交付这一生的是非与善恶、欢笑与辛酸。唯愿那一刻的告别来临时,我们能平静安详,如秋叶般自然、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