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四十一篇。
啊~~~
气死我了,写了半天小爱同学给我退出没保存,全白写了!本来阴天心情就不好,这么一弄,反而好点了。人真奇怪。
还得重新开始,那就不写刚才的东西了,换个问题思考。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区分三种人生:享乐的,政治的,沉思的。这样的人生对应这里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
我读书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进行自我构建,我需要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世界。因为我能看到的东西太有限了。我们存在本身就是受限的,你只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空维度中。同时你也没有能力去穿越古今,就算是环游地球也是不太实际的。所以你想要看到更多,就只能是通过他人的视角来实现。了解过去就更只能是通过书籍来实现了。
但是又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深入思考生活,人生,世界的。而且就算是思考,也极少有人的思考能被流传下来。所以从前的各种书籍对我们才非常重要。古希腊的那些哲学家,我们国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没有这两个时期留下的文字,可能都产生不了现代东西方两大文明。我可能表述不够准确,但是在我看来,整个现在东西方不同文明的发展,都是各自以这两个时期的思想作为基础的。就算是现在,我们还需要经常去这里面去寻找解决现代问题的灵感与智慧。
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一是来自经历,二是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因为我们不能什么都经历,所以对于那些我们未能或是根本无法经历的,就只能通过对于概念的理解来了解。概念都是来自前人的抽象,把现实中的东西,通过抽象总结出共性的东西。把一个实际的事物分解为不同才层面来进行理解,思考。比如说一只白猫,你可以理解这个形象。但同时他也可以被分解为不同层面的概念,一只,白色的,猫,猫又是一种动物,猫又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的器官。然后再可以在不同的维度进行分解。我们可以整体的去理解一只猫,也可以从不同层面去理解。而我们能看到只是一个具体的猫。要想被抽象进大脑,并对她进行思考,就要把他抽象为各种概念。只有成为了概念,才能进入大脑,被我们进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改变的是具体的形态,是可以用手来完成的。二次加工不用手,只能用大脑。手可以加工的是具体的事物,而大脑加工的东西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大脑的加工是可以跨维度完成的。不需要在现实中改变什么,就可以实现加工。最后只需要输出一个结果,过程都是无形的。
还是跳跃回三种人生,享乐的,政治的,沉思的。这不也是对应着本我,自我,超我吗?人不就是分这三个层次吗?我们的进化发展,好像也是这个方向。从最开始的动物属性开始,我们只需跟随本性,做着跟生存和繁衍相关的事情。当然也说不上享乐,反正就是跟随本性,简单到只有生存和繁衍。自我,或是说政治的我,就要受社会规则的限制了。也就是我们有了社会的属性。只有单独动物属性能提供的确定性少,要想拥有更多的确定性,就需要我们在自然秩序的基础上,再建立一种社会秩序。用局部的社会秩序去抵抗自然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个确定性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约束来换取的。所以自我就比本我有了更多的外界或内部的约束。我们想要的确定性就是来自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约束。本我是独立的,自我是相互制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
那么超我呢?或是说那个沉思的我,是个什么存在?我说过人的发展就是从实在越来越抽象。动物不会沉思,人才会沉思。人之所以能思考,是因为我们能把现实抽象进大脑。你要有能思考的大脑,还要有可以用来加工的思考原材料。我说思考是对现实的二次加工,是我们在另一个维度对现实的重建。超我其实就是另一个维度的我。现实世界有一个实体的我,在我的思想中还有一个虚无的我。
早上看到一个词,去中心化。但是没有中心决策的结构一样可以存在复杂的秩序。我们的大脑不就是这样,你能说哪个脑细胞是主要的吗?我们自我意识的产生,就是所有脑细胞的产物。在混沌中就产生了秩序。所以说,我不是一个确定的存在。我只是一个规则,一套逻辑。我只不过是肉体这个载体,在这个规律逻辑下的一个表现形式。规则与其载体是共存的吗?还是说规则可以独立存在,他存在于无形之中。有了载体他才能被发现。那么自我意识也是规则,也是可以存在于无形的。这就是超我,我们附着与实体,可以被察觉。我们脱离于实体,也可能存在于另一个维度。
比如说,我现在思考,如果我没有把脑子里想的东西记录下来,那么这些思考去了哪里?他存在过,又消失了。存在过的东西又怎么可以消失呢?他去了哪里?我想我们的思考就是另一个维度。他虽然是依托于大脑的电信号,但是存在,影响怎么会就没了呢?构成我们肉体的材料可以重复利用。那么我们思考的产物就不可以吗?再说了,我们的思考不也是来自我们所感知到的信息吗?一个信息被传递,就等于被复制了。信息可以被复制,越来越多。而现实世界的物质却不能被复制。一句话被说出来,十个人听见,就等于被复制了十份。这句话对这十个人都有影响。信息的力量是远大于物质的。信息可以被无限的复制。我们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不也是因为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不断被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