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进步,所以趁着暑假多读几本!柴静《看见》。
我建议有空去读读这本书,不批判、不赞美、不掺杂个人情绪,可以不去接受,但请不要拒绝。
《看见》是柴静十年成长的个人告白,中国社会变迁的备忘。央视知性美女主持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柴静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很久没有这样看一本书看得认真且很有感触了。看见,看见我们所不知道的真相。书中的很多大事件我都听过,非典,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踩猫事件,药家鑫案.......但这些对于我来说更多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名词而已,以前并不了解每一个事件背后的故事。
现在看完这本书,我这才看见了许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人和事。 看着她的文字,会发自内心地为一些人悲伤,叹息,为一些事感到不平,愤怒和心痛。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当中,柴静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成长。
活着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推翻,不断创造,不管结果。用最真实的声音反映出真正实际的问题。最起码要对得起观众的那份期待。
家庭是人类生活最亲密的部分,一旦变得面目可憎,不再和谐的时候,内部矛盾随时都可能被激化,然而所有的爆发,都是前期积累的情绪宣泄。
文中的安华在被打了二十年,隐忍了二十年。已经习惯到,不是害怕被打,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挨打,一言不合,即可拔刀相向。连砍27刀,以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怎么能想到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对着丈人狂砍27刀,是愤怒,是绝望,是宣泄。大脑空白的瞬间,不会知道自己在失控的时间里能做出什么事情。
“你要成为一个写作者,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保持接触,这样才可以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一切特点,而且不要向他们寻求同情和共鸣,这样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你必须投入广大的世界里,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
让我最震惊的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小学的时候还跟着电视上的他学习英语,羡慕他可以说流利的英语,能记住那么多的单词。长大后听同学说当时他们学校有一段时间让学生学习李阳的方法去学习英语,再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电视上再也没有看到过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人,直到看过这本书。李阳对妻子Kim使用家暴,揪着头发往墙上撞击。李阳的解释是工作压力,和心情郁闷的宣泄。殊不知对对方造成何种伤害,从小的家庭教育的偏激,和小时候成长的自卑感,价值观的偏颇,演变成现在的自负,自怜。
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及时的心里疏导,健全的体制,完善法律条文等,这都是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让中国响彻世界。多项体育项目打破世界纪录,田径、游泳、举重等。北京奥运是33岁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第五次参加奥运会,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希望奖金能给儿子阿廖沙治病,也为此加入了德国籍。有些人的不理解,说是忘本。可是,现实的无奈使她还在坚持,如果我们也承受了她那样的痛苦,也许就能理解她的苦,没有真正的经历过,无法说感同身受,所有的评说都是苍白无力。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为了家庭的那份责任,就能坚持。都是一份满满的感动。
课堂上老师把“爱屋及乌”读成“爱屋及鸟”,我愣乎乎站起来当众指出。老师脸色一沉,说话难听一点,此后我就不再去他办公室。朋友间有话不当心,刺到痛处,就不再交往。十几岁出门读大学,不习惯集体生活,与同寝室的女生都疏远,天天插着耳机听收音机——如果当时有这说法,大概也可按“收音机瘾”收治我。
看到这段话莫名觉得好像现在的自己,永远孤零零的,不懂得与人相处和交往。想了很久,身边的朋友就那么几个,不跟我联系的我也没有联系过她们,好多朋友就这样散了~一直不断在学习与人相处。
生活都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光鲜,保持本心,保持这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忘初心,知行合一,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社会定有阴暗面,我们要摒弃污浊之气,取其精华,在自我的历练中学会淡定与从容。
作为一名记者,要出入各种不同的场合,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工作时既要客观冷静不能带入个人的感情色彩,又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人,之后才能为观众更好更真实地传递信息。
因为这本书,喜欢上了柴静这个人。
能做到“看见”的确不易!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就来和我一起分享读书的故事!不要因为我们走的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