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骨子里看,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喜欢安静多于热闹的人。即便是某天呼朋唤友来一番煮酒论英雄,也往往很快便从这个圈子里跳开,热闹之后我还是希望有一段独处的时光。对,一段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
我觉得独处的时光非常惬意,随性,自由,大脑清空,什么都可以不去做,什么都可以不去想,在心无杂念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来一场与自己心灵的时空对话。如同一个静夜,你敲击键盘,看到一个个字跃然于屏幕之上,它们都是你心灵的代言人。
久违了,你好。
1
家住农村的表哥在县城做生意,他是习惯于大声说话的人。有天他来家里玩,因好久没见,我请他坐到沙发上,沏一壶北京张一元的功夫茶,准备与他长聊。
做生意的人,平时必然忙一些。表哥坐下后,从衣兜里掏出两部手机,我一瞅,一部老年机,一部智能机。
从表哥坐下后,他的两部手机就没有闲下来,这部还没有挂,那部又响起来了。可惜了我那一壶不值钱的功夫茶了,直接没心情了。
更要命的是,表哥直接开启了手机扬声器,那动静,在室内实在是受不了。
趁表哥聚精会神兴高采烈地打电话,我踱到北边窗户边喘口气。
表哥挂掉电话时,我问他:
你打电话那么大声音干啥呀?
我聋。这些年光打电话,把耳朵打聋了。
怪不得。原来声音小了,表哥听不见。
呵呵,听人讲,耳朵不好使唤的人往往说话声音都很大,因为他生怕别人和他一样听不清对方的话。
表哥走后,我还觉得屋子里面嗡嗡作响,这就是传说中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吧?
2
女儿高考后,我们陪她去沈阳参加了一个自招考试。
从沈阳机场出来,我们本打算坐机场大巴去市里,但考虑到天已经太晚了,大巴车还要等人,干脆打出租算了。
好在也有一个女士要去市里赶动车,于是我们四人被机场附近的一个“托”领去拼出租车。
我听口音判定,司机是本地人,东北哥们,说话我们能听得懂。女士好像是西北人,语速快了,听不太清。
刚走了不多远,那坐在前面的女士为了出租车费和司机吵起来了,原因是那个“托”说的价钱和这名司机要的钱,相差十元钱。
可女士的钱已经交给“托”了,但司机说不认识那个“托”。
此题无解。
两个人那个吵啊,谁也不让谁,直接吵下天来了,让我真正长足了见识。
谁声音高,好像就是谁占理一样。
十块钱,完全可以吵一路。
司机看来也生气啊,那车开的,就是飞车啊,汽车喇叭按得吱吱的。我有种穿梭在成龙大哥港剧中的感觉。
当然,开车也不耽误俩人争吵。
我女儿先是捂着耳朵,后来还是不管用。看来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对前面那位女士说:阿姨,你们先别吵了,你们好好商量一下怎么解决好吗?
有时候,大人的话还不如小女孩说话管用,他们俩人停下来了,东北司机自认倒霉,十块钱不要了。
到地儿,我的魂吓跑了一半。东北哥们,开车真武啊。
以后不敢坐了。
3
我们家很安静。
平时我们说话都尽量用最小的声音。孩子出生以来,我们没有在家组织打过一次牌。孩子上了初中,电视干脆也停了。
我们晚上完全可以各忙各的。
女儿做她的作业,我敲打我的电脑,妻子玩她的手机,一家人各不相扰。
我觉得一个安静的环境实在是太重要了。太嘈杂了,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效率往往大打折扣。
晚上时间足够长,可以做好多事情。假如用来读小说,几年之内,我想一个人可以变得很牛逼。
只不过,我们没有好好利用罢了。
因为我们常常会这样安慰自己:
余生还很长,一切还来得及。
所以,我们注定了平庸。
4
在女儿准备上初中时,我做了一个至今仍在怀疑是否正确的决定,那就是让她在假期跟团去了一趟周边某国。
她回来后看起来很兴奋,谈起在外的感受,她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外呆了五天,公路上没有听到一声车喇叭。你看人家多文明。
她的“三观”尚未形成,我怕影响她对我大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知。事实证明,对一个孩子来说,第一印象实在太重要了。她说,我上学放学回家,路上拥堵不堪,绿灯亮了,稍微反应慢了点,后面的车就开始一个劲地鸣喇叭了。但我想想我是在国内,心情也就平复了。
你看看,小孩子口无遮挡。当然,小孩子比较直接。
我想说,外国的月亮没有那么圆。在通往文明的道路上,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她会信多少?
前几天,听说语文教材要改了。我点一百个赞。一定要好好改,别弄来弄去,都是人家如何如何先进,我们如何如何之落后。
干嘛啊。
一个家长,改变不了一个孩子。
当然,先进的文化和理念,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习。
譬如,
在喧嚣的世界,寻一张安静的书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