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注定是闲适的一天。
这是整个冬天,太阳火力最足的一天,阳台上明晃晃的,竟然有了初夏的错觉,春天呢?春天来过了嘛?迷迷糊糊中,心头生出这样的疑问。
地暖也来凑热闹,与阳光一起合起伙来让人昏昏欲睡,哪怕此刻手中捧着的是一本来自遥远寒冷之地的书籍。
这个冬天,就没有离开这片遥远的土地,沿着《冬牧场》的足迹来到了《遥远的向日葵地》,又一路探寻直达《阿勒泰的角落》,在李娟的文字中,遇到酷寒,遇到苦地,遇到过着游牧生活的民族,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生。也从她平静质朴的叙述中读到欢笑,读到眼泪,读出温情,读出对生命对自然的敬意。
无论哪部作品,都能从字里行间中触摸到李娟坚韧的柔情。很心疼她遇到的一切,很欣喜苦难没有把她变得冷漠或贪婪,而是拥有了更加怜悯众生的博爱之心。
我猜,这是广阔天地给她带来的从容心境,生活不易,人们会自发地遵循习俗与宗教,用善良与淳朴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另一方面,李娟的妈妈会是个强大的乐观的有趣的女性,所以女儿的文字才会这么纯粹、自然,像个小动物一样可爱和敏锐,充满了生命力。
一个个简单的平凡的甚至是清苦的日子,就这样被姑娘温柔的手串成了珍珠,在她的胸前闪闪发光,温暖了许多同在角落里人的孤单伤痕,安抚了那些被生活磨砺的身心俱疲的灵魂,让乍一见面的人就深深喜欢。
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呆到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走出大山或海边,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曾经,年幼的我望着不远处山坡上蜿蜒小路的行人,急切想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山的那一边究竟是什么?甚至对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深深羡慕,他们那么自由自在。
最初读冬牧场时是兴奋的,想看到的是水草丰美的广袤草原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哈萨克生活,人们纵马奔驰,套马杆迎风飞舞,鲜衣怒马,快意潇洒,多让人眼热。当冬窝子的生活随着羊粪墙徐徐展开的时候,牧民的冬天才真正走进我的内心,也被他们用乐天知命态度苦苦忍耐等待春天的信念感动。
停留与行走,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在困境中艰难生存,不言放弃,就是难得的勇气,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到来,连桥头这个遥远的陌生的地方,也会迎来夏天。
这个寒冷的冬天,因李娟变得异常温暖。如果有机会,一定去新疆,去阿勒泰,去作者呆过的桥头,看看厚达五六十厘米的土胚墙,看看那些仅存的玻璃窗,那个破旧的裁缝铺,还有对面农人的鱼塘,看倒底是什么样的角落,能生长出如此美丽幽默的文字。
在阿勒泰的角落,苦难不一定都是悲惨的剧情,冰雪之地也能开出圣洁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