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bitcoinranch @zy-sb @simple-life-62 在讨论Steem的生态,非常高兴,此时依旧能看到大家对于steem 的讨论,不管客观上是否“正确”(世间本没有绝对的错与对),但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Steem真切的呵护。很荣幸认识各位!
正好最近也在思考这些,故写下我的观点,交流讨论。
@zy-sb 帮派或者社群(通俗一点:豆瓣的兴趣小组),我觉得在网络上特别是社区类产品是必然会有的。 关键点在于一个社区按照什么样的角度去归类、划分 是对此社区有利的。 社群、兴趣小组本身没有问题,而问题在于其背后衍生的社交流量。
Steem 标榜“妙笔生金” , 但是在当前(别的区不清楚,这里只说对中文区的感受)不是以内容质量为第一位,而是社交关系至上。 给你点不点赞,多数人的第一标准不是你的文好不好,而是我认不认识你。而“社交至上”的本源就是“流量为王”,这恰恰就是传统互联网时代孕育的最大毒瘤,没有之一。 因为流量,所以淹没了“更好”的内容;因为流量,伤害了创作者的激情,当你拿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流量的时候,只能挤占你的创作时间。当你为了流量,你是否会摇摆,向流量低头;当你开始向流量低头,你就会成为那只温水里的青蛙---
Tag为何无效?
Steem 标榜“妙笔生金” ,按理说应该按照 兴趣、特长去划分(Steem 上的tag)是合适的。 这样的划分在 豆瓣、简书、知乎、 分答、值乎、大弓 等社区上是被验证过的。 但目前在Steem上跑不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 因素一:内容可以挖矿,真金白银的奖励,给Steem带来了很大麻烦。
- 因素二:种子用户人群利益点的差异:以上说的知乎等 种子用户 是为了荣誉、分享; Steem 的种子用户是抱着赚钱来的(他们也没有错,每个人都是趋利的; 这个锅只能Steem背)。
- 因素三:内容与奖励的顺序差异:Steem 先奖励而后沉淀内容 ;而其他几个平台是先沉淀内容 后奖励。
- 要素四:社区权利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社区氛围的引导难度不一样。 中心化的产品很好办,不想要的打压、隐藏----;想要的鼓励,加权,去中心化就难办了。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且有权利站队。 一句话Steem 更社会-----
流量来自哪里?
- 要素五:Steem有一个机制bug(这点不是很清晰,但模糊感觉给Steem带来了很大麻烦):Steem 的点赞是“免费”的,点赞者成本淡化。
一、Steem 上只有你持有/代理足够SP后点赞才有价值
二、点赞能量消耗后每24小时恢复20%;换句话就是每时每刻你都会产生新的能量
三、Steem点赞能量满100%后,你不消费也不会继续给你增加。就像你有一个最多可以储蓄100个硬币的储蓄罐,虽然每天国家给你发固定的硬币,但是当你没有花费或者你的储蓄罐满100个硬币时,国家继续给你发的你是没有地方储存的,你最多只能有100个硬币。 所以正常比例的花掉一部分才是最划算的(在这个国家)
优化方案:
一、点赞成本显性化:点赞让用户感受到真实的“割肉”, 微信的打赏就很好,你不会随意打赏,也不太会看关系大赏
二、点赞能量储蓄没有上限,即你如果几天不点赞,你的能量是累积下来的。即你有个无限量大的储钱罐
三、tag有管理权限,对tag下内容的浏览、评论、点赞、发帖等增加权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