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中先后更替了十二代沙皇,其中有著名的沙场勇士彼得大帝,也有善于权诡阴谋的伊丽莎白一世,不过相较各位君主帝王,于这个封建王朝,最令我欣赏的还当属一个外姓女人——一位来自德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即现今为人所传颂称道的凯瑟琳大帝。无疑,这位俄国历史上唯一被称作大帝的女子,是一个传奇!
1744年的冬天正值二八芳龄的索菲娅公主来到了莫斯科,年轻的索菲娅公主受到了女皇伊丽莎白的赏识,被定为未来皇储的妻子,然而残酷的现实使这位来自普鲁士的公主认识到这场婚姻不过是一场政治联姻,彼得坦言自己并不心仪这位姨母为自己精心挑选的皇后。即使尊贵的公主几次三番主动向王子示好也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自然,彼得一方面确实玩唳骄纵,一方面自身条件也确实配不上美丽可人的索菲亚,自尊和自卑同时降临在这位王储身上,自然他无法接受她的爱更无法回应这份爱。但这无疑使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公主倍感失落。
但索菲亚很快就明白了,已经离开了故乡就绝没有回头路,她必须在俄罗斯站住脚跟,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就是她必须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于是她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俄语,甚至在病中也不忘请来自己的俄国神父祷告,这一举动随即感动了伊丽莎白女皇。这使得病愈后的索菲亚得到了受东正教洗礼的殊荣,并被冠以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的名字,这是伊丽莎白女皇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也足以可见伊丽莎白对索菲亚的器重与喜爱。
婚后的叶卡捷琳娜过着几乎修女般的生活,但她并没有为此丧气,她努力研究科学和哲学,读遍了名家著作,随着知识的日益丰富,她对很多政事都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但是来自伊丽莎白女皇的压迫使她认识到自己必须为这个国家诞下一位继承人,幡然醒悟后,终于在1754年诞下了保罗一世。
叶卡捷琳娜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只有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废黜,最后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聪明大胆的叶卡捷琳娜开始寻求支援,首先得到了大臣斯图热夫的支持,但随后斯图热夫被告发,被女皇流放。1759年,刚出生女儿的夭折,母亲的病逝成为叶卡捷琳娜与丈夫彼得矛盾激化的转折点,两人很快转为公开的敌对关系。不久后女皇伊丽莎白逝世,彼得登基成为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同时加紧了同近卫军的串联活动,终于在1762年六月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1962年9月12日,叶卡捷琳娜加冕登基成为女皇,在宣言中她把自己的加冕登基称为“俄罗斯人民的选择”。
叶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变得到了近臣和警卫军的支持,同时登基后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于是她掌握帝国大权之后便投身于富国强兵之道上。
叶卡捷琳娜接手时的俄罗斯已经是千疮百孔,伊丽莎白一世的挥霍无度早已使国库空虚,彼得三世短暂的在位也无所政绩,于是这位贤明的君主做出了一个决定:俄罗斯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对内,叶卡捷琳娜维护贵族特权,加强并巩固了农奴制,实行开明专制。为了重新审议俄国法律,出农民以外所有阶层均参与立法,叶卡捷琳娜亲自为委员会编写了《圣谕》,其中广泛的使用了先进的西方先进思想。后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进一步扩大贵族的权力,使贵族成为特权阶层。紧接着出台《御赐城市特权诏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对外,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不但扩大了俄罗斯的领土,同时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土耳其和瑞典,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几乎一半波兰的领土。
虽然在执政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施政策略有所偏颇,但纵观全局,她依然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皇,在她执政的三十四年间,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在我看来“大帝”这个称号她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里上上很多帝王都有绰号,例如伊凡雷帝,彼得大帝,而我想,如果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贤帝这个称号似乎是最为恰当的了。我很喜欢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如我很喜欢中国的武则天一样,虽然这两人性格迥异,所处的时代也毫无可比性,可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她们两位女皇作对比,如果说武则天是用武力血腥镇压夺取的江山,那我更青睐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智慧胆识和她的不流血政变。实际上,她们最大的共同点,在我看来是“开明”,广纳贤才,广听谏言,她们不像古代那些闺阁女子那般中庸保守,她们懂得国家的复兴需要时代的进步,她们博学博闻博识,因此比别的女子甚至比大部分男子更有远见卓识,我欣赏这样的女性,也以她们为楷模,我觉得她们身上这种“开明”“开放”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代每一位学者去追随效仿学习!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女帝,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宝石!她将如一盏长明灯,昼夜不熄,长长久久地指引着地球上世世代代的女性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挣脱桎梏摆脱男人们制定的束手束脚的条条框框!去踏遍每一个角落抚摸每一朵鲜花!去学习知识崇拜科学追逐梦想!去争取那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