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又夸闵子骞:闵子骞真是孝顺啊!他的父母兄弟都说他好!而且别人也没啥说的。
闵子骞的孝顺故事和舜差不多,都是与父亲和后母的关系。不过他的遭遇比舜好一点,舜是父亲和后母、弟弟一起要除掉他。闵子骞呢,至少他的父亲还是爱他的。
“鞭打芦花”的故事主人公闵子骞受到继母虐待,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棉衣穿,只能穿芦花填充的“假棉衣”。在被父亲发现之后,闵子骞反而替继母求情,说出了“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样的话语,难怪连不轻易夸人的孔子都禁不住称赞他的孝顺。在这里,闵子骞的孝顺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还是一种远大的格局。因为他能够预见到继母离开之后的负面影响,宁可暂时忍耐困苦,这是十分值得钦佩的。
❤️
大家早上好啊!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过的内容,然后再来学习新的篇章。
说的是孔子的一个感叹,说好像颜回对我没有什么帮助,无论我说什么话呢,他都非常喜悦的去接纳,没有反对意见。
这句话到底是在批评颜回还是在表扬颜回呢?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我们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孔子对颜回那一份喜爱是发自于内心的,是无以言表的,是赞不绝口的。
颜回和别人不同,别人听了孔子的话不发一言,可能是没有听进去,可能是听进去了也没有深入思考,达不到和孔子的那种高度默契。
但颜回不一样,他能够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面,进行认真思考以后,和孔子还高度契合,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在理解孔子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所发挥和发展。
这是非常了不得的,其实这时告诉我们说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我们不能连听都不听,也不问。另外一个也不能只是问,没有思考。
从来不问的人,很难真正深入进去。只是有问题就问,不思考,那也很肤浅,真正要向颜回来学习,退而省其私,不违,如愚,那才是一种高境界。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我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也就是先进篇的第五章,这一章是孔子专门来夸赞闵子骞的。
先看原文。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关于闵子骞的孝顺,鞭打芦花,前两天我们也专门讲过,并且在此之前也多次提起过,因为这个故事真的是太著名了。
从这个故事里也能够发掘出许多东西来。咱先看看这一句话本身的解释,它是有不同的解释的,就是读起来觉得有点拗口。
一种解释就是孔子夸闵子骞,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孝哉闵子骞,这后置句,就是倒装句。他的父母,兄弟都说他好,而且别人也没啥说的,就是好,大家一致认为闵子骞是孝啊,这是一种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和这差不多,就是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夸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那还有一种解释是什么呢?就是别人都看不惯他的后娘,看不惯他们兄弟之间悬殊的待遇,而闵子骞对别人打抱不平的话都不听,依然是孝顺后娘,友爱异母的兄弟,这是难能可贵的真孝子。
关于鞭打芦花的故事还是再讲一讲。
关于闵子骞,他到底是兄弟几个,是有争议的,有的说是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的是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单。什么意思啊?就是闵子骞本来是就是自己还是兄弟俩有争议,那后来他父亲给他娶了继母,又生了俩儿子,这个是错不了的。
在济南闵子骞路这里面有一个闵子骞的纪念馆,这里面就有这亭子上记载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记载,同样一个馆里面有两种说法,其实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孝道精神。
故事是这样的,就是有一次闵子骞的父亲让闵子骞驾车去外出,车上载着一家人。
冬天特别冷,特别是古代的冬天特别特别的冷,闵子骞就驾不动车了,冻得不行了。
闵子骞的父亲就特别的生气,你说你一个小伙子穿的那么厚,怎么那么虚!就拿起鞭子就照他抽了一下,哪知道这一鞭子下去,布给抽坏了,露出的里边是芦苇花,不是棉花。
他这才明白自己的继室也就是后来娶的媳妇,是偏心于自己的亲儿子而虐待了闵子骞,而闵子骞受到这样待遇并没有去告发继母,而是默默的忍受了。
他就非常生气,就对这个他后来娶的妻子说,我娶你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娘,不是让你区别对待的,你虐待我的儿子,我要把你休了。
这个时候,闵子骞就跪下来哀求父亲,说出了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这个令人感动的话语。
说出来这句话以后,他的父亲想想也是,就没有休妻。
而他的继母听了这句话呢,也是非常感动。从此以后是痛改前非,对待闵子骞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转折,一个顿悟啊!
闵子骞被后娘虐待,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过去那个年代,不是自己亲生的,享受不同的待遇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寻常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闵子骞的格局和思维。
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后,他没有去主动告发,这说明他的隐忍,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我们现在要受点委屈,早就告状去了,还能等着挨打以后再被发现吗?
第二个,当局势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他没有只是从自身考虑。继母要是走了,父亲不对我更好了吗?宠爱不都在我身上吗?不是!他站的更高,看得更远,他考虑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
自己吃点亏不算什么,整个家庭的和睦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有继母在,自己的父亲能得到照顾,而另外的兄弟也有母亲,能够阖家团圆,而自己的母亲死了,有这个后母,她也是母亲啊!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用他的这种暖心的话,既感动了父亲,又感动了母亲,当然也感动了他的兄弟以及外人。最后他的继母变好了,这是不是一件功德呢?
咱们再讲另外一个故事就是舜的故事,舜的父亲是瞽叟,舜的弟弟叫象。
舜的父亲和舜的弟弟,都去陷害舜,但是舜依然对父亲很孝顺,对他的弟弟象也非常好,所以舜后来成为了三皇五帝之一。
大家说舜傻吗?不是傻,他是顾念亲情,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弟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宽广的胸怀和格局,他才能够心怀天下,取得天下啊!他考虑的不只是自己。面对着不友好的人,他能友好的对待,感化他们。
闵子骞也是如此,这就是这些伟大人物的不同之处,超乎凡人。
再讲一下,就是闵子骞的独立思考问题,他有自己的主见,不因外人的话而改变自己的初心,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难的。
再讲一个曾母投梭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曾参就是曾子,他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另外一个也叫曾参的人,因杀人被捕,于是有人就向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怎么也不相信,照样在织布机上织布。
但后来又有三个人来告诉她以后,曾母还是丢了织布梭,下机来询问。这就是信心动摇了,那母子之间会这样,长官和部下之间就更难了。
一个长官对于部下,有人说坏话,三个人说了你还不信,那第四个人再说,依然能够绝对相信的,就基本上没有了,很少了!也就是说谣言止于智者。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再回到闵子骞这儿,闵子骞受到继母的不公平待遇之后,别人肯定会有说,说这个说那个的,那这个时候,如果闵子骞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见解,那么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他就容易生起嗔恨心。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只想自己。
闵子骞的后娘是不好,闵子骞也明知道不好,可是他心里有数,无论别人怎么讲,他都可以不受影响,该怎么孝顺怎么孝顺。
引申过来,就是做领导的人要注意。古人有一句话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边怀疑一边又用,这个问题就大了。不但会误了事还会有危险,都是要注意的。
我再引申一下,就是我们往往会在自己做什么事的时候对对方抱以同样的期待。
比如说我对你好一点,我也希望你对我好一点。事实上来讲,我们对别人好,那是我们自己自愿的,自己想做的,别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是说了不算的,否则我们就是交换。就像买卖似的,我花一块钱你要给我一块钱东西。
不是的!人和人之间相处是不可能到这样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当你做的足够好的时候,你放心,即便是闵子骞的后母,即便是像舜的那个爹,和要杀他的弟弟,都会改变的。
好好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把格局放大和放远,不要求别人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自己,发乎本心,对得起自己就好。
闵子骞的故事千古流传,这是他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希望大家认真琢磨和思考,也能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今天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早晨六点半准时相约在这里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