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知识对生活的意义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本次分享的书籍是成甲老师著的《好好学习》。这是一本研究学习方法的书,教我们如何发现并应用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临界知识是指能普遍应用在多个领域的知识。比如耳熟能详的“复利效应”就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临界知识,其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除了在财务上用来计算普通年金终值,做公总号、人脉、投资等背后都是复利模型,投入在个人学习、能力提升上的钱,将来的复利收益也是不可估量。
生活当中有遇到过这样的经验:遇到一些难题,努力地想啊想,在某一个灵光乍现的瞬间,找到了一些窍门。这样的机智里一般都蕴含着一些底层思考,但如果只是碰运气出现,并不是常态,就值得深入反思了。因为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通过系统思考的结果,若想要具备发生一件事能持续系统、理性、机智地去思考,意味着要积累足够多的临界知识,并反复去实践。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有意识的积累、运用临界知识会逐渐拉开与普通人差距,向优秀的人靠近。记得读书时一位出色的法律老师向同学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如她辞掉律师的工作去做一位农民,只需花两三年时间,她就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农民;假如一个农民想改行成为一名律师,就会难得多。但我们能说这个农民绝对不会成功,或者说天生就比别人笨吗?一定不是。很多优秀的人,并不是因为天生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是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坚持实践所学的知识。
从现代社会环境角度讲,我们要努力提升认知深度,积累临界知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身边事物的判断、决策能力。微信等软件的普及,使得普通大众接触的环境和信息更加宽广、更复杂了。但如果认知深度没有提高,这反而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儿了。比如更多电信、微信诈骗得逞了,更多的人上了非法集资的当了,少则亏了零花钱,多则砸了养老钱,更有甚者倾家荡产跳楼的;再比如有的人生了病不去看医生,听信网上流传的“偏方”使得贻误病情。也许我们听完这样的案例会呵呵一笑,“我才没那么傻呢”,但我们又怎么知道下一个坑在哪里呢。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走在马路上会有人拦住请求微信扫码,送一件小玩意儿。商场里扫码送一个保温杯、一瓶洗衣液等。“逻辑思维”有一期里讲过,当送的物品和服务是免费时,你自己本身就成为一件产品。从这个角度,我们是应该去盘算送的东西价值几何,有用与否?还是应该去思考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否泄漏,是否安全呢!因此底层思维方法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分享几点日常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从书里学习临界知识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带着问题去看书,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临界知识)并运用进生活中。本书对知识的定义是,那些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一本书无论是读十遍,还是读十分钟,我们要思考的是所学的知识怎么样可以付诸实践呢?否则无论学习得多么深刻,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第二,积极的心态去思考新知识对自己有用的地方,要下硬功夫在难懂的环节死磕。积极心态就是指绿灯思维,打破习惯性防卫,接纳的态度去思考新事物。死磕是指以慢为快,比如看一本书需要花三天时间,也许要把两天半要花在一些重点问题上,打通了知识阻塞,那么剩下的就简单了。临界知识“二八法则”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学习到一定深度,很多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会盘根错节的联系起来,20%就是指能普遍解释事物底层的结构与规律的“临界知识”。因此,我们要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部分上。
第三,坚持反思和复盘。坚持反思和复盘,知识会逐渐内化、融汇贯融,它就会成为持续产生复利效应的工具,不坚持就什么都不是。比如借助一些像“印象笔记”一类的软件,如实地记录我们的生活,每天复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锻炼我们的底层思维能力;再比如可以把日常读书过程中遇到可以普遍应用在其他事物的概念,规律等,拿本子记录下来、时常温习,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再添加记录,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中的点滴去发现、积累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学习临界知识意义在于能大大提高我们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预测问题。这三个是环环相扣的能力:解释问题的深浅意味着认知能力;解决问题好坏意味着把所学知识实践在生活中的能力;预测问题的准确与否又将引导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下一轮的循环。
“没有刻意学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坚持训练自己,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生活的思考决策中。慢慢地,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我们的思考变得更有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未来方向把控得更准确,这将带领着自己进入更为广阔的天地,顺带着也就提高了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这样的未来,我们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