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师的最新专栏讲到了“幸福”,既然提到了这个,那现在问问自己“你幸福吗?”
一定有人说,我幸福啊,我有房有车,我财务自由,我婚姻美满。。。上述提到的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幸福标准”。
这期专栏中,这个永恒话题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于度外的时候,获得的副产品。你直接追求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把自己变得更复杂 —— 在这个变复杂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乐趣,这个状态就是幸福的。
对比这两种“幸福标准”,你会发现前者强调的是结果,而后者强调的是过程。
我们一定会质疑或好奇这个理论的出处,首先它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著作《心流》中提出的。新的问题来了,那一本研究心流的书是怎么与幸福发生联系的那?
那何为“心流”?
万老师举的例子我觉得很接地气,借用如下:
你是否曾经埋头钻研一个什么问题,忽略了时间的流逝?你是否曾经全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忘记了自己?你是否凭借勤学苦练获得的技能,毫不费力甚至挥洒自如地完成过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这些高级经历的体验,叫做“心流”。
这让我想起了同事在下班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啊,这么快就到下班时间了啊,这个还没完成那”,埋头去解决一个一个case,乃至忘记时间,这就是心流吧,当然我也会这样。你有上述说的体验吗?
其实工作结果有时不甚理想,我会懊恼自己的辛苦和努力白费了,对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目标”这一方法产生怀疑,但过程中的成长和乐趣又实实在在存在着,让人不知高兴还是难过。
那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协调这两者那?
对比心流和刻意练习,一个强调过程,一个强调结果。最简单粗暴的对比,就是经常听到的吃馒头的段子,“从吃第三个馒头饱了,难道前两个都白吃了吗”。
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刻意练习看做是长期目标,心流看做是即时目标。
这样我们只要做到心流,就可以收获幸福,而不用等到大目标实现的那刻,换种说法,就是人生要的不是最后终点的结果,而是每时每刻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