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个月,对于生活质量与工作精力的事越来越在意,于是再次着手培养每日运动的习惯,还好找到了些容易坚持的方法,现在已经两周了还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妙。
就在这样的心路背景下偶然看到这本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窥探之意油然而生,看一看知名人物在运动这件事上究竟是怎么样的。
其实已经是2009年首版的作品了那个时候,书中提到的事大多数是2005-2006年,2009年村上春树已经60岁,那么现在已经69岁了。写到这里连我自己都惊诧,因为潜意识里还停留在那个年轻的形象。
跑步小说家都干了些什么?
国内读者大概都很熟悉村上春树作为作家的身份,也应该有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个“跑者”——但这里可能更多的是与诺贝尔文学奖有关吧哈哈。今天说的是跑步的小说家,列一有关的事儿:
1982年秋,33岁的村上开始跑步。
截止到这本书出版,村上已经跑了20多次马拉松,N次铁人三项赛(非正式),那么到现在又是9个年头过去了。
1991年,村上春树用3小时27分跑了自己的马拉松最佳成绩。(全程马拉松42.193公里)
在北海道跑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
从人生的转折点起跑
在作者开始跑步之前,1978年某个不错的日子,在回荡着清脆棒球声的神宫球场上,村上暗自笃定了“试试写写小说”的念头。自此有了处女作《且听风吟》,意外的拿了主流文刊《群像》的新人奖。大概受此鼓励,作者萌生了想法要写一个宏大的小说,在决意成为真正的小说家的心路历程上,他需要一部真正的作品。在这个时候生意还不错的爵士乐酒吧生活显然成了绊脚石。在这种看似无痛痒但实为重大选择上,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之处,他明确的认识到“一边开店,一边写小说,这种两边讨巧的事是自己做不来的”便寻了另处安家,开始了另一番生活。
日出而起,紧接着进入了作者状态最好的几个小时,用来处理重要事务或是创作。
接下来大多数是运动、跑步时间。
待到快要傍晚,完全让自己进入放松的状态。
在晚上不到9点,便会入睡。
——按照作者说,这是个无法应邀社交活动的作息,他坦然处之是因为相信自己要有人生的焦点。
很棒的节律吧!不过刚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别忘了在那之前他还是个烟鬼,为了保持持久的创作,从早到晚会吸个不停,但你知道对于有智慧的人这种事情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慢慢的,跑步开始了,也帮助他顺利的戒了烟,每天跑步1个小时以上,自然而然的戒掉烟了——“因为每天要跑步,而且想跑的更多”。
跑步小说家≠小说家+跑步
一位跑步的小说家就是跑步小说家吗,当然不是,这本质上是一种深深的缔结。
作者身边的好多人会问他:“这么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继续创作小说吗?”。创作小说就是创作行行色色的人生一样,众多的矛盾冲突阴郁善美交织在一起,在那平日不惊波澜的日子里,思想涓涓流动着晦暗、阴湿这样有效的材料,握住它与光明美丽捏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故事中创造不同的丑恶,成为映照心灵的镜子。如此这般与阴暗为伍,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的风险,这就构成了成为跑者的必要,作者将其升华作为其有效的对立面。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小说家的必备要素:才华、集中力、持久的耐力来说,才华是天赋或者长久的沉淀,而集中力与持久的耐力便要仰仗另外的能源,每个人的方式不同,对于村上来说选择了跑步。那是因为莫要以为能端起咖啡杯便可以持久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的诞生,需要连续很久的创作,每一次伏案的笔头都要将角色、人性、轨迹、场景交织在一起,通过大量遣词造句演绎而来,非动员周身的系统是无法完成的。关于这一点,作者还提到另一位侦探小说家的例子佐证——即便没什么可写的也会在工作区集中精神几个小时,来刻意保持战斗力。
跑者:作为行为本身的意义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家萨默赛特·毛姆说过一句话“任何一把剃须刀都自有其哲学”,村上给的解释是“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来。”他会以跑步的心路轨迹做“回忆录”便是一种体现。那么对于村上来说所谓的“哲学”是什么呢?
最开始跑步的几年,有一次一家杂志邀请参与希腊旅游并撰稿,于是跑过去来了一次“逆行”全程马拉松,自雅典城跑向马拉松镇,在一个当地很炎热的天气。结果就是满嘴满身的盐巴让他痛苦不已,最后还是坚持到了终点。
人到中年的村上,难免在马拉松赛事成绩不理想,像他说的那样一方面要去接受,另一方面也会努力夺回那个成绩,对他来说大多时候给他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对于肉体上的痛苦,将其看做行为本身的具有的体验意义、发现意义,人类何尝不是在肉体与精神上的不断历练而发现和成就自己的呢。
而有的时候,这种体验与发现会达到未知的领域,一时无法探知——100公里超级马拉松赛,就是让作者有了这种体验。在其坚持到70公里左右,突然了有了一种“出窍”感,在这之前不久他一直在不断暗示自己是机器去推动每一个步伐的迈进,现在好了,一种形而上的感觉出来了,他仿佛被一层薄膜包裹着,进入一种自动驾驶的状态,不仅没有了肉体的痛苦,仿佛自己是谁都不记得,就这样在85公里左右超过了好多人。到达终点后的成就感自然慢慢浮现出来,事后村上总结到:“自己体内仍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
几点澄清
村上并不是为了号召大家都来跑步,而是以此为轨迹做的“回忆录”式的东西,对于我来说,也并不是借此来宣扬什么。其实事实上我认为村上春树的人生是有其主线的,那就是小说家的创作生涯始终贯穿其中,其上学期间就已经显露出了高潮的文学素养,另外的几条线便是爵士乐和跑步。
在大学疯狂喜欢上爵士乐,后来收藏了非常多的唱片,这件事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假如他已经买了《纽约的秋日》(书中同名章节内提及的曲子),突然发现了一个更好的版本,那就会再买过来,如此反复可想而知。后来就是众所周知,举债开了家爵士乐酒吧,白日咖啡,晚间兴酒。所以看他的作品中的音乐不是摇滚就是爵士。还有人专门基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音乐做了评论写成书。
对村上春树的故事感兴趣的还可以去读《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我的后续
我是天生对别人口中的运动健身觉得索然无味,也尝试去培养过都最后宣告失败了,都是自己的种种原因吧——所以这一次格外重视,除了这本具有自传性的跑步回忆录之外,也找来了一些其它的。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疯狂成瘾者》
《运动改造大脑》+微信解读音频
《愉悦回路》+得到解读音频
为啥要搞这个,源自我意识到了一点:运动该是基于一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