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通过面试才能成为10倍好VIP会员?
那就要了解:10倍好策略之“甜蜜区策略”。
泰德·威廉斯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并且在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的历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中,排第八位。他写过一本书,叫《击打的科学》。在这本书中,他向大家揭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高击打率的秘诀是只打位于“甜蜜区”的球,而不是每个球都打。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很好的成绩。
那么,泰德·威廉斯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然后找出77个小区域中的最佳击打区域,这就是他所说的“甜蜜区”。然后,他的做法是,只有当球进入最佳区域的时候,他才会挥棒。如此一来,他就能保持40%的击打率。相反,他也统计过,如果非去击打位于边缘位置的球,击打率就会下降到30%,甚至20%。
所以,对于最佳区域之外的球,泰德·威廉斯无论如何都不会挥棒。这一策略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实施起来却颇为困难。因为如果总是不挥棒,就会让观众感到失望,这对球员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个棒球手来说,不但要克制对击球的渴望,还要面对观众的失望。但是,如果做到了,他就能获得巨大成功。
如果10倍好训练营能产生足够高的10倍好成功率,自来会有极佳的客户体验,带来好口碑,好口碑来带更多的客户。
所以10倍好的学员的成功率是引领性指标。褐石公强调我们不追求更多的学员,我们追求VIP会员的100%成功率。
为了做到VIP会员的100%成功率,我们要采取“甜蜜区策略”。
褐石公要求每个VIP会员加入前,要完成升级版的商业画布作业,要参加项目拆解,符合褐石公的评判标准的个人或企业才能成为VIP会员。不符合条件的会员,不适合成为10倍好VIP会员。没有把握的球,不去击打!
“甜蜜区策略”正是巴菲特从泰德·威廉斯那里学到的无价之宝。
巴菲特说:“在投资领域,我就像在一个永不停歇的棒球场上,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我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打的球。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球一次又一次飞过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
为什么巴菲特能根据泰德·威廉斯的击球策略得出自己的投资策略?
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泰德·威廉斯击球策略背后的思维模型——“甜蜜区”模型:要想成功,就要只做能力范围(即“甜蜜区”)内的事,并把它做到最好,而这个能力范围是有明确边界的。
于是,巴菲特提出了“能力圈”这一概念。
在他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解释道:“你不需要成为了解每家公司的专家,甚至不需要知道很多。你只需能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不是关键,了解它的边界则至关重要。”
一个人要干成事,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三个“半径”。
第一个是“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地大,你视野里的东西要多。比如你要多听听得到App里的课程。但是你千万别觉得,认知半径里的事都是你能干的。比如,你大体搞懂了期货是怎么回事,不代表你就能炒作期货了。你离那个东西最好远一点。这时候你得意识到第二个“半径”,就是能力半径。
第二个“能力半径”,就是绝不做超出能力半径的事情。所以,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清晰。
第三个半径“行动半径”。行动半径和认知半径的要求正好相反,是要尽可能地小。
什么意思?就是你想做的事越大,手头干的事就得越少,最终推动的系统规模才能越大。
大系统,都是一些简单要素大量重复的结果。比如,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型餐饮集团,基本都是快餐。只有菜谱简单,动作少,才能靠大量复制扩大规模。
巴菲特号称股神,有人统计过,从1955年至今,他管理的资金虽有几千亿美元之多,但他买过的股票只有78只。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资本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公司都是科技互联网类公司,从微软到Google到苹果再到BAT,但巴菲特一股也没买,尽管这让他在1999年盈利只有0.5%,而当年股市大涨21%。可以说,巴菲特错过了近30年来最好的投资机会,但其实他在坚持着他的能力圈原则。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关系很好,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巴菲特也并未投资微软,因为他认为那是他能力圈之外的事。
换句话说就是:要想成功,就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投资那些你真正了解的好生意,且把它们做到最好,同时要了解自己能力圈的明确边界。
跟泰德·威廉斯坚持只打“甜蜜区”的球一样,坚持“能力圈”模型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如何抵挡为了追逐更多利润而跨出能力圈的诱惑。
当然,结合成长型思维,我们的能力圈,是可以不断扩大、升级和迭代的。
当10倍好教练被更多地培养出来后,依然会采取“甜蜜区策略”,把市场区分为更多的细分领域,让每一个10倍好教练进入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成为更高成功率的教练,让客户满意度更高,更好的口碑,形成自增强回路。
期待你成为更高成功率的10倍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