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考察中国当今的社会文明程度,坐一趟火车,就能从中窥探一二。
相信很多经常在外奔波的人都很有感触。平时出行如果只坐几小时车的话,我们可以选择大巴,高铁,或是轮船。但是如果要坐上几天的话,大巴就很不适合,除了可能会晕车,还有上厕所也很不方便外,还有就是并不是很安全。这时,若是赶不上打折的机票,而高铁又太贵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火车,经济实惠,还安全。这是一个疲于奔命的人的无奈之举。
在没坐过火车之前,我和所有人都一样,以为坐火车是一件很文青的事,在火车上能遇到和你的一样的追风少年,你们志气相投,相谈甚欢,然后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途。当然这样的事情我是遇到过。
那还是几年以前,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火车到站时有鸣笛声,像电视剧里老上海的感觉。我战战兢兢的跟随人群上了火车,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的风景在往后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我旁边的位置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小伙子,斯斯文文的样子,看起来是个大学生。我是不喜欢和陌生人搭讪的人,只是在中途的时候接了一个妈妈的电话,小伙子听出了我的方言,于是就此聊起天来。
没想到斯斯文文的小伙子竟然很健谈,我们聊音乐,聊beyond,聊文学,聊家乡……,相谈甚欢,火车在深夜到达,下车时还有好多话没说完,还没来得及告别,就被人群冲散。相隔数十米,我远远的看到他说“拜拜”的嘴型,朝他挥了挥手。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旅途。
但其实在火车上,我们更多的是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人在大声的打着电话,说着一句也听不懂的方言;有人在玩开心消消乐,到处充斥着冰块消除的“piangpiang”声;有人在外放着某家庭狗血伦理剧,剧情已经到了心机婊合计婆婆来个假怀孕把那个不招人待见的儿媳妇给赶走的关键时刻;大爷端了一盒热气腾腾的泡面正赶过来,泡椒的味道让本来就因为没有胃口吃饭但肚子又饿的胃泛丝丝恶心;一群小孩在过道里打打闹闹,追追赶赶,场面十分混乱,但看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又不忍心心生责备;那边窗户的大妈聚在一起士气壮阔的在演说自己如何惩治自己蛮横的婆婆和妯娌;“让一让,让一让,瓜子花生矿泉水”的小推车过来了,“酸辣米粉,酸辣米粉,最后一次供应啦"的吆喝又过来了,但其实你再过半小时,他又转回来了……
这些场景里的主体,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妈,抑或是中年妇女,抑或是大爷,再者就是小孩。他们随地吐痰,随地嗑瓜子儿,或是脱了鞋硬是要把脚往你的座位挤个小缝隙出来踩踩……他们没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他们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所谓习惯成自然,大抵就是这样,这就是中国火车生活的常态,可以理解,无从介怀。
我们改变不了他们,他们的生活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不可转也。
但作为年轻人,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这个状况,不要让这种状态再持续下去,从自己做起。
我曾经在火车上遇到过这样的事件:三个红色连衣裙女子,20左右的样子,看起来像大学生,因为时间也正好是期末放假时间。但其实我很不愿意承认她们是大学生,大学生三个字,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文凭,更应该是一种涵养的象征,一种书卷气,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种举手投足都是温文尔雅的样子。
她们看起来青春美好,阳光明媚,但是没有那种书卷气,虽然也没有浓妆艳抹。火车是从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晨的。从下午五点上车开始,他们就勾搭上了邻坐的两位男子。
之所以说是勾搭,是因为听到其中两女子一直在追问一个男子的情况,什么家是哪的呀,喜欢什么东西啊,借手机看电视呀,借充电宝充个电之类的呀……声音之嗲,一口一个哥哥,叫得作为一个女子的我都骨头酥麻,以至于中途无数次被吓出鸡皮疙瘩。
后面那两个男子显然是被勾搭上了,就听到他们在玩纸牌。
这一切本来也不关任何人的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于是上车后就开始昏昏欲睡,中途一直听到隔壁大吵大闹,那三位女子的笑声简直不输梁山好汉之雄壮,又不输白骨精式之销魂噬骨。中途被吓醒无数次,差不多吓到第六七次的时候,拿起手机一看,凌晨一点过,此时车厢里一片安静,显然大家都有了困意。唯有那三位女子大声的喧哗声显得格外的突兀。
这时突然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他的妈妈似乎怎么都哄不好。循声望去,看到那位年轻的妈妈黑着个脸,似是在责怪着那一群吵闹打牌的五个人,然而那吵闹的五人,却置若罔闻。
我的头更清醒了些,此时发现车厢里满是抱怨和叹息声。这时,我才发现坐我对面的是一对年轻小夫妇,男的满手都是纹身,看起来绝桀骜不驯的样子。他的女朋友和我一样,睡的很不好,趴在小桌子上翻来覆去的叹息,那位年轻小伙已经是耐不住性子,终于突地站了起来,他女朋友急忙拉住了他,压着声说到“得了!还惹事是不是,你忘了上次是谁保释你出来的吗?!”小伙子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坐下了。
车厢内除了哪几个人的笑闹声,依旧很安静,到处都是因疲惫而昏昏欲睡的不均匀的呼吸声。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不禁惊叹,现在年轻女孩的修养,都已经沦丧到这个地步了吗?
愿你我都不是故事里的红衣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