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低头看手机?
是不是看到小红点,不点开,心里就不爽?
是不是发了一条朋友圈,会不断地检查回复?
亦或者,是不是每天在纠结:我TM到底要不要关闭朋友圈?
别纠结了,其实我们都这样。
那么,究竟要不要关闭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不停地刷朋友圈?
2
之前我看过和菜头的一篇文章《碎片化生存》。他指出,我们都活在碎片化的信息当中:
“现在这世界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由信息碎片所构成的大型显示屏,完整的信息已经非常少见。你所能知道的,只是此时此地此事的一瞬间。”
“人们看起来对此似乎也很满足,听一个歌手60秒的歌唱决定他的去留,在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列中画5秒决定点开谁,在iPhone屏幕上跳出来的信息提示中凭借前十个字决定是否要打开阅读全文……”
“我突然觉得极度的恐怖和绝望,觉得自己和一台自动机器没有什么区别:用眼睛读取一条信息碎片,用机械臂作出转发、回复、跳过三种选择。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甚至,当你终于停下来休息,只不过几分钟就觉得无聊烦闷,继续拿起手机,把处理信息碎片当作了一种消遣!”
我们创造工具,工具也在塑造着我们。
3
微博、微信之所以火,得益于其对信息的碎片化处理。这样,信息可以快速广泛的传播,迅速俘获人心。
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生活压力大,越来越不喜欢读书。
于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便成了我们休闲娱乐时的最爱。
朋友圈里信息爆炸:新闻和评论共存、当下与未来齐飞。
“中国要和菲律宾开战啦!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
“我家宝贝正在参加XX大赛,快来给投票啊!”
“韩国进口新型减肥药,特效药,保证一个月见效。”
“(深度好文)当你的才能还支撑不起你的梦想!”
“快清清微信吧,不要让不相干的人占你的微信空间啊!”
……
4
当朋友变成了点赞之交,当我们可以随便同意或者拉黑一个朋友。这个圈子,其实也不再是什么朋友圈,而是真正的点赞圈、利益圈、工作圈、寂寞圈……
妈的,朋友圈变成了这样,我们还要不要。
现实是,你要或不要,它都在那里。
它是一个万花筒,你无法视而不见,无法抗拒,任何简单切断的举动都是暂时的,是自欺欺人的。
越抗争,说明你越在乎。越想关闭他,说明你越想看它。
不停的看信息,导致我们很多人在不自觉中,患了信息焦虑症。
5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首先要认真考虑碎片信息是否对我们有用。考虑我们花了这么多零碎时间看的信息在未来,对我们有多大作用。进一步考虑什么是值得我们看的,哪些是不需要看的,从而筛选信息。
进一步,要建立起长远的兴趣爱好或者习惯来转移注意力。读书、健身都是很好的选择。当你有了雷打不动的健康习惯和爱好时,你也就有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最后说一点,所有的工具,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工具。如何利用,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康德说过一句话,你我共勉。
头上星空,心中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