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一个小城市晋城生活了二十多年,最让我发悚的一件事是在公开场合发言,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每次说完话后,都有人问我,你是阳阿镇的吧?除了认为是自己的舌头太笨对发音不太敏感的缘故,我知道是我的家乡给我留下了烙印。
在山西第一大村——阳阿古镇的西面,有一座在当地有名的庙宇无梁殿,无梁殿下有一条通向山坳的小路,沿着小路下行10分钟便到了一个小山村,因四面环山因此得名“都家山村”,那便是我的家乡。
印象中的家乡山村里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有四条街道通向了村中的各个小巷,街道的两旁是两排大树,树下放着青石凳子,夏天的时候,到吃饭的时间乡亲们端着碗儿坐在石凳上,边吃饭边聊天;于是村里的家长里短吃完饭后便再也没了秘密。
村边有一片果园,里面主要有柿子和山楂树,每到秋天的时候,那红红的山楂果,黄黄的柿子挂在枝头,馋的我和小伙伴们心里痒痒,放学后便疯玩到那片果园里,爬上树,用小勾子一勾,果实便到手了,采够了一筐,回家妈妈把红果切成片晒干,把柿子放在缸里放火炉边几天便变甜了,或是柿子常温下放几天也变红变软变甜了,记得小时侯那是我主要的零食呢。
家家户户的院前或院后都有个菜园子,里边种着各式各样的时令菜,到夏天的时候种一半的玉米,豆角的秧条缠绕在玉米树上,我常常和小伙伴们钻进地里摘豆角,记得不小心被玉米叶子划伤了,可回来吃着香甜的玉米便什么也忘记了。
忆起家乡最不能忘记的是乡亲们质朴的、有人情味的、互助互爱的民风。家家户户的大门一般情况下都是敞开着的,有人借东西了,进到院子里喊一声,隔空聊上几句便拿上东西出去了,归还时不管院里有没有人还放回原处;邻居要去镇上买东西了,路过院门口喊上一句“你家需不需要”?;谁家做好吃的了,旁边的人都有得吃;哪一家办喜事或丧事了,全村的人都来帮忙,我记得小时候我举着个花圈和小伙伴们把多少个村里走了的老人送到了坟头上……你觉得好像走进了老祖宗讲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世界。
家乡的夜是那样静谧,村里人早早就睡下了,你一个人走在街道上数着星星看着月亮,偶尔听到几声狗吠声,你这时可以一个人和自己对话。。。。。你在这里可以暂时逃避人世的硝烟,感受家乡人的朴实真诚;你可以逃避那有雾霾的天空,拥抱家乡的蓝天白云;你可以吃着绿色时令蔬菜,不用去分辨转不转基因;下点小雨的时侯,你坐在房子大门外的屋檐下,听着叔婶们的家长里短,你甚至仿佛看到诗圣老杜坐于院中石凳上写下《晚晴》: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夕阳熏细草,江色映疏帘。书乱谁能帙,杯干可自添,时闻有馀论,末怪老夫潜……
这么多年在外,虽然带着浓厚的乡音有诸多不便,但我更庆幸自已还带着家乡留给我的朴实和善良的品质,它会一直陪伴我过好自己的一生,时闻老乡有馀论,不怪汝我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