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契科夫
01
单位里,我认识的一个特别秀气的女孩子叫昕薇,每次大家一起聚餐都会叫上她,因为和她在一起吃饭感觉很舒服。
昕薇话不多,却总是能细心的照顾到同桌吃饭的人。比如,菜上到昕薇面前时,她从不会着急八荒地赶紧给自己扒一份,而是主动将餐盘转动到位置靠里的朋友面前;服务员上菜时她会主动帮忙;大家伙边吃边侃侃而谈时,她会时不时默默地给朋友们半空的杯子里添水等等。
除此以外,吃饭时我总是能注意到几个细节:昕薇在吃鱼以及带骨头的肉类时,会细心的把所有的骨头残渣都放到一张纸巾上。喝汤舀粥的时候会用一只手轻掩嘴巴,动作很秀雅,一点不显得别扭做作。
再次吃饭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她原因,昕薇俏皮的吐吐了舌头,道:“吃热的东西时,我老是会忍不住把舌头伸出来试探温度,这样也太不美观了,怕影响到你们的食欲,我就用手遮一下。至于把鱼刺骨头都放进纸巾里,那样服务生在收拾餐桌时不就方便多了,而且也不用担心他们被那些鱼刺不小心扎到了啊。”
听完昕薇的解释,顿时心感于她的教养和善良。大多数人在吃饭时是最放松的,其表现就是只讲自己吃的舒服、吃的方便,哪里还会有这样多的心思去考虑旁人是否看的舒服、收拾的方便?所以,人们在忽视所谓的餐桌礼仪时,一起忽略掉的还有一份与人为善的体贴,而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在品质恰恰就体现在吃饭时的小细节中。
餐桌礼仪,其实就是一种修养的外化形式。内在有了一定的修养和文化之后,必然会在外在的礼仪形式上有所表示。
一个在吃上讲求道德的人,骨子里一定也有个高尚的灵魂,因为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严肃到,很多时候它在不经意间,就毫不留情地显示了你的教养。
02
姥姥出生于官宦世家,如今已年近八十,但她的衣着谈吐一直都十分优雅。即使在吃饭时,也依旧是非常讲究的。
小时候,姥姥就经常在我吃饭的时候唠叨,立下各种吃饭的规矩。例如,筷子伸到盘子另一边(别人跟前),就会敲敲我的小碗,提醒我缩回来;我看别人吃东西,会伸手在我面前晃一下,提醒我不要到处乱看;不能在菜里挑捡翻找,不能对着饭桌咳嗽;不要吧唧嘴,不要直接用自己的勺子舀汤;不要含着菜说话,不要盯着一个菜拼命吃,更不要大份大份的往自己碗里夹;夹菜之前确保自己的筷子上是干净无饭粒菜叶的;长辈没动筷要等,人不齐要等。
姥姥说,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吃饭既是一件优雅的事,也是一件体现尊重的事,是对食物和人的尊重。
吃的“风度”未必就是斯斯文文,也不一定就是要吃珍馐佳肴,而是应该吃的有情趣和规矩。内秀于心外毓于行。
03
结婚纪念日那天,和老公去了一家西餐厅吃饭。餐厅里人说话都很小声,很安静。
我们的前方坐了一家三口,一个男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和父亲,主菜上来后,老父亲似乎不太会使刀叉,但又不想麻烦自己儿子,很费力的切着,整个人显得很局促慌张。男人看到后,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嫌弃或指责,只是客气地请服务员拿来了三双筷子,语气不卑不亢,沉稳儒雅。
服务员愣了一下,也没说什么,等筷子拿过来,他很细心的将牛排切成细条,一盘给了自己的孩子,一盘给了自己的父亲,然后一家三口都用筷子吃完了整个餐席。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拿着筷子坐在刀叉环绕的西餐厅里吃牛排也可以那么从容优雅。
看一个人在“吃”这件事上是否具备涵养,不是取决于世俗规定的条条框框,而是如何让家人和自己吃的舒心却又不影响他人。
虽然吃饭的方式不能绝对评估及定义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但是一个人在餐桌上的表现很容易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餐桌礼仪真的很能看出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乃至于家教。
04
自古民以食为天,讲究一日三餐,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十分平常但也尤为重要的事。而教养,则是一种由内而外,都让人、让己舒服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餐桌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一个人吃饭的方式,就可以看到这个人性格上的特点,也能看出这个人长期以来的习惯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一个饭桌上没有吃相的人,一个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不优先考虑他人的人,一个浪费食物的人,一个挑三拣四只吃最好部分的人,以及一个吃到满盘狼藉的人,很难让人不觉得这是个自私自我,缺乏修养的人。
餐桌礼仪,其核心就在于分享以及不妨碍他人,端看你如何让大家都吃的开心,吃的自在,吃的舒服。一个人是否擅长平衡交际,是否尊重他人,是否能舍弃小利,在饭桌上都能显现。
一顿饭不过是一个人利益取向的缩影,而餐桌教养,则可以在无意识行为里最大程度的表现你个人的整体风貌和气质。
吃饭,是一场修为,你的教养,其实就体现在吃饭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