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物理自然的现象和法则,应用于人类的氛围之和谐、逻辑之缜密,毫无牵强说教之痕,以及她天人合一的境界,实在是每每让我叹服,不自觉月夜仰望。
比如孔子的“譬如北辰“,老子的“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再比如《道德经》第十一章所述,这跨越,这意境,还有诗般的隽永,阐述的有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现实应用,美得简直让人迷醉!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代的大木车的车毂,就像现代的轮胎,共有三十根支柱由中心支点小圆孔向外辐凑周延至外包的大圆圈,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小圆孔中心空无一物。没有它,不成为车轂。
埏植以为器,用粘土做成陶器。埏是捏土,埴,是黏土。没有空虚的部分,器皿无法盛装东西。
户牗是门窗,房屋没有四壁、门窗,没有其中空的部分用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
没有“无”,“有”的作用也不能发挥。老子认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无的辩证的统一。
“有”之用要借“有”才能显示。有无相生,有无共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两样都具备才可利、用两得。
便如 “道,冲而用之”。道必须空才能启用。“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不欲盈。
故而,修之于身,我以为,
1.要谦虚
不要自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去我执
适时放下。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3.张弛相间,劳逸结合
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相得益彰。
4.圣人治国,去私,无我
如王弼注的,“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
有无相生,有无共用,常无,欲以观其妙,心同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