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攸县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攸河文韵》(电子刊)的一名小编。今天,我拿到了新一期公众号的素材,里面有一篇游记——《露营篷源峰》 。“蓬源峰”这个地方,我是知道的。N年前的中秋前夕我也曾在山脚下搭过帐篷,因此倍感亲切。
将文档导入编辑版面,我就开始了审稿、上传插图、插入文末模板、调整字号、格式……然后给作者声明原创,设计好封面和摘要。接着,我又把“蓬壁生辉”改成了“蓬荜生辉”;把“气喘嘘嘘”改为“气喘吁吁”;把“饮醉”换成了“醉饮”……大约到午饭时分,这篇稿子基本完工。但我没有立即发往编辑群预览。我们编辑部有一个小群,一般情况下是,所有稿子基本编排好之后,编者将公众号的预览(临时链接)发到群里,请“同行”们过目,把把关。有时几位编友也在小群里分享、交流编辑心得和体会。
放松下来的我,顺手拿起电脑桌上的手机浏览了一下微信里的信息。突然,我的眼睛被一个群里的链接吸引过去了——有一家公众号竟然已经把我刚刚编完的文章推送出来了!因为我们的公众号是作协的官方公众号,一般情况下我们只发布原创作品,而且必须是首发。别家的公众号先于我们推出,正式发布时我们就只能以分享链接的形式出现了,这将意味着我刚才的劳动付诸东流。
我仔细看了看这篇文章,应该是该公众号作者从原文作者的“美篇”里直接整体复制过来的,错别字也没改。
思索一番后,我把在微信里看到的那篇公众号链接发到了编辑小群里,而且还发了个“哭”的表情。
最先看到我消息的是小彭美女编辑。她开始误会了,以为我还“兼职”了其他公众号的编辑,顺手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我心里的那个苦哇,不知道怎么形容。经过一番解释,彭美女终于明白了是咋回事,陪着我一起叹息。
不久,刘主席也上线了。给我发出指示——如属分享模式,这篇文章我们本期就不发了。话虽是这么说,我也答应了,但想到前期的付出,我的内心还是心有不甘。
好在刘主席后面不一会儿又发来消息,说原作者与公众号作者沟通,让对方撤下,这样我们就能以原创首发的形式推送这篇文章了。
事情至此,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然而这时,资深老编辑新华老师也上线了。他看到原文中“篷源峰”的“篷”字,善意提醒我,此处很可能是“蓬”字。
我去过蓬源峰,也知道它位于槚山,是有名的森林公园和旅游点,也是很多游客经常光顾的所在。但这个字的写法,说实在话我并没有好好想过。
群里又是一番激烈的讨论,有说是“蓬源峰”的,也有说原作者写的就是“篷源峰”,应当尊重作者的意见。
我忽然想起有位微友龙老师就是槚山人,便向她求助。不一会儿,她发来语音告诉我,这个字就是草字头的“蓬”字。至于为什么是这个字,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记得自小印象里老辈人就是这么写的。
新华老师是忠实的百度用户,信奉“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这时,他发过来一张搜索截屏——上面赫然写着“蓬源峰森林公园”!仔细核对地理坐标,就是槚山的那座山峰。
答案已经出来了,但到底用哪个字呢?
新华老师还是谨慎地告诫我,此处虽然“有图有真相”,但一定还要慎之又慎,要再问问。一则违背了作者的原文,二则毕竟涉及地名还有文章的标题。作为编辑,此处用了错别字会让人家看笑话的。我不禁对新华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此时,刘主席又发来聊天截屏,是与作者的聊天记录。作者仔细核实了,这个字就是草字头的“蓬”字。“大意了”,作者还向我们表示了歉意。
围绕这个字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刘主席最后总结,一字之问,体现了我们编辑认真负责的精神。
是的,作为一个编辑人,必须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的“差不多”“也行吧”在我们编辑部里是不会出现的。
感谢各位同行的悉心指点与谆谆教诲!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获得进步和提升。
同时,也祝愿《攸河文韵》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