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母亲爱花,熟人皆知。家里花多,村人都知。

在我眼里,父亲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我母亲。在听父母忆往昔岁月中,在我稀薄却又清晰的儿时记忆中,那些花儿呀,仿佛从未从我们一家人的生命里离去过。

爷爷奶奶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养育了四个儿子,父亲排行老三。母亲嫁给父亲时,家里早将本不多的田地分成了四份。父亲就带着一间木房,半亩田,一套村里木匠打的新柜子,一张架子床,简单地迎娶了我的母亲。

屋子门前是一小块菜地,母亲一来就在周边种上了一些乡下常见的花儿,凤仙花,鸡冠花,胭脂花,兰草,月季,映山红……

初为人夫,父亲似乎并不知道怎样扮演这个角色,也不知道如何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打牌,抽烟,如影随形。

记一件母亲记忆最深的,当时是流着泪的,现在却能笑着说出来往事:1993年初夏的一天,前夜下了一晚的雨,河水暴涨,是捞鱼,钓鱼的好时节。母亲想着一岁的哥哥终于可以吃到鱼肉补充一下营养了。用背带背着哥哥,向人家借了根鱼竿,又找了些蚯蚓做鱼饵,搬了个小凳子,来到了河边,钓鱼。父亲则拿着母亲给的不多的仅有的八块钱上街买米去了。母亲那时很高兴,因为,她钓到了两条鱼。天色忽已暮,母亲回到家,不见父亲,便一个人把鱼清理了。待鱼的香味飘满整个屋子,也不见父亲携米而归的身影。终于,哥哥饿了,闹着哭着要吃鱼。母亲大概想到了什么,把哥哥喂饱了,哄着睡着了,便去打理那些花儿去了。父亲空手归来,已是夜里。如母亲所想,父亲去打牌了,钱都没了。父亲看着母亲母亲平静如水的脸,吱唔道:“本来是赢了的,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毕竟,再苦都走过来了。

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一个人把那些眼泪变成一条把父亲,把这个家渡到还算有盼头日子里的河的。母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那些花儿就在哪儿。

好在有母亲,父亲渐渐远离了那些打牌的场合,烟也戒掉了。也随着哥哥和我的相继到来,父亲感受到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母亲的那些花儿呀,开得越来越欢了。

母亲爱花,也爱美。印像中,哪怕我们住的屋子很小,母亲也要把它收拾的一尘不染。物件都是井井有条地放着,木地板被擦得泛着柔光,逢人到家里来,没有不赞叹一下的。那满是时光印记的老房子啊,承载了我多少关于家的记忆的温馨?

当哥哥读六年级,我读学前班,那间老房子显得有那么些拥挤,父亲和母亲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母亲对父亲说:“咱们建新房子吧!”像一个庄严而沉寂很久的决定,蕴含着很多,父母对日子的期盼。

“对啊,也是时候了,孩子们要有自己的房间呐!”父亲的回答让这个决定更加掷地有声。

“咱们在院子门前留给小花坛吧!”母亲说道。

“好!”父亲的回答更像一个承诺。

就这样,挑了个好日子,父亲和几个叔伯就开始动工,打地基了。

建房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经济支持不足的时候。新房子在经历一路的风风雨雨和父母的遮风挡雨中,终于,可以迎接我们一家人入住了。

院子很小,但父亲还是想方设法为母亲留了一个和院子同长的花坛。整个院子唯花坛最醒目,也最得母亲的心。

陆陆续续的,花坛的花越来越多。父亲在外面给人家干活时,看到家里没有的花,都会笑着向人家说:“家里那位喜欢花,您家这个花家里没有,我可不可以分一枝去呀?”乡下人多是热情大方的,又怎会吝啬一枝花的分枝?

我也会在河边的滩地上,田埂上找好看的小野花,带回去给我的母亲,让她种在花坛里。担心它们死去的我会在烈日当空,大雨将至的时候给它们撑上一把伞,老去山上玩的哥哥啊,每每也不忘给母亲带上一株兰草。

后来啊,小花坛实在装不下了,母亲就会把一切能用的容器用上。缺了口的陶瓷碗,坏了的玻璃坛盖子……一切都把我们的家装点得充满生机与温馨。

此后啊,我和哥哥关于故乡四季的记忆,都少不了那些花儿。

                       

故乡的初春啊,和煦的春风微风中总有兰的清香。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有一两株从山里找来的兰草,我家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哥哥每去山上会把兰草会往家带,母亲也每每都会把喜阴的兰草安顿好,按照它们在山里的习性照看着。等待着春天的那场花事,等待着那似深山里悠悠而来的清香。母亲说:“有花开,就会有期待。”

                          夏

花坛里有一颗野百合的种子。野百合刚来到花坛时夏天,那时她是一株开放的花。邻居奶奶去山上找刺梨果的时候发现了一丛野百合,想到母亲爱花,就小心翼翼地挖了一株,带回家,送给了母亲。母亲亦小心翼翼地给她在花坛里安了家。母亲为邻居奶奶织了一顶帽子,送给她,传达了母亲最质朴的谢意。那株野百合到家里时是一岁,因为母亲告诉她每长大一岁,种子就会多一瓣,来年就会多开一朵花。从春天的破土而出,到夏天的绽放,到花谢,枝枯。来年,我们又会相见。

                         

花坛里的菊花,多是父亲找来的。小朵喜人的小白菊,不大不小的紫红色的,带些淡紫色的,黄灿灿的大朵大朵的,把秋天的花坛与家装点得如庆祝丰收的喜悦。菊花是繁多的,花期过后,母亲会不厌其烦将花枝修剪好。有想来分一两枝的人家,母亲也会慷慨的赠予。乡亲们向母亲道谢时,母亲总会说:“这有什么呀!就一两株花,我这还不是从乡亲们那找来的,我们就想它们开枝散叶呢,看着喜人就好!”乡亲心满意足地回家种花去,母亲依旧眼睛含笑地打理着花坛里的花。

                         

花坛里有一簇一串红,至于她是什么时候来的,我竟无半点印象了,好像她一开始就在花坛里。她好像一年四季都开着一串串火红的小花,待我注意到她时,已经是深冬了。其它花儿都沉寂着,等着春雨的洗礼,春风的抚摸。唯有她,在寒风中肆意地开着,总能醒目地映入我们的眼帘。母亲也总会感叹她的顽强。

那些花儿,我似乎永远也写不完。她们更像母亲,已成为这个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们见证着我和哥哥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个家的成长。

远在异乡的我,记忆中,总能看到花坛里的那些花儿,开出她们最灿烂的模样,数不清的流年里,钟走得很慢。

      那些花儿呀,在母亲生命里的每个角落为她开着。母亲陪她们开放,她们陪母亲到生命的尽头。

      感谢您,做了我和哥哥的母亲。感谢您,做了我父亲的妻子。感谢您,将那些花儿带到我们的生命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