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夜晚天气很燥热,先生约我出外走走,于是来到了中山路。
中山路正在改造,大致已到了尾声,路面刚铺好,一眼望去,有了井然的秩序。几位工人戴着头盔正在赶工,从车上搬下一个大路灯,齐心协力地吆喝着。
中山路和庄府巷交界处有一家面线糊摊,唯有夜幕方才登场,真正的深夜食堂。一碗冒着热气,散发着卤味和葱花香的面线糊,在黑暗的夜里,告慰的是这座城市劳累一天的胃。
说来这也算一家老店了,但却是几经易主,没有招牌的特色配方和持之以恒的经营决心,成不了老字号,能维持至今,全靠这条街的繁华。
今夜的中山路,没有商铺的喧嚣,工人的吆喝声更显街道的静谧,这是从未有过的感受,我的中山路何时如此安静过?
我和先生找了张桌子坐下,应该是施工的原因,并没什么客人,老板却是已经换成了两位糙老爷们,有了些许走江湖的味道,其中一位江湖老大模样的光头汉子过来闲聊:明日有大人物要来验收,所以晚上工人忙着呢。
眼前的糙汉子让我想起了这家面线糊摊的历任更替。我所知道的第一任老板,应该是一对父女。当年这家面线糊做得好,名气非常响亮,汤头鲜美纯粹、芡糊干净明亮、配料齐全新鲜,全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尝过他家的面线糊。闲来无事,到中山路逛逛,再到他家吃一碗面线糊,竟成了老城区人夜晚美好生活的标配。
这家面线糊名声大噪后,几年时间,也正是可以扩张的时候,不知因何,摊铺易主了。
我所知道的第二任摊主,是一对操着不怎么地道泉州话的姐妹,长得有点壮实,面线糊的口味还不错,姐妹俩似乎是想走高端面线糊的路线,大虾大鱿鱼又鲜又大气,价格也出奇的高,但也有人买账,如此又经营了几年,再次易主。
糙汉子之前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年轻夫妻,一看就不是经商的料,老实人不欺诈,但也不变通,面线糊其实是可以吃出许多味道的,好与坏尽在汤头,老实人的汤头就是老实,吃不出花花肠子,也就吃不出惊喜。
但我还是愿意来,却不是因为他家的面线糊好吃,而单纯的只是因为中山路。
中山路,承载了太多泉州人的情感。
从钟楼逛到南门,是我曾经常干的事,高跟鞋踩烂了整条大街也不嫌累,中山路的美好,对于爱生活的人来说,那是绝佳场所。
你可以逛商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你可以尝美食,牛肉羹、面线糊、烧肉粽、高丽菜饭、麻糍、碗糕、满煎糕,最泉州的味道;
你可以访古迹,骑楼、东南亚洋房贯穿着整条街,而钟楼、泮宫、孔庙、花桥亭、大隘门、妈祖宫,以及那些弯街僻巷里的古老事迹,你慢慢观赏她们有着历史斑驳痕迹的美丽,品味她们曾经的沧海桑田,历经起起落落,依旧屹立不倒,你便会感慨人生的跌宕起伏又有何不可?
正因为中山路历史的厚重包容,所以来到中山路的人,才不会对一碗面线糊极尽挑剔,就如对妈妈的菜,你不会去苛责妈妈掌握火候的不均,而是单纯的依赖。
我期待中山路变美,就如我不舍得妈妈老去一样。
这一夜的燥热,在微风习习、空荡荡的中山路上,随着一碗面线糊下肚,飘然逝去。
我惊觉,我在中山路的这家面线糊摊,却是尝过四任老板的手艺,我尝过了它的繁华,尝过了它的高调,尝过了它的平凡,如今迎来了一位江湖人物,这人道行是深是浅,美食的味道是好是坏,由他,吃不吃在我,我却是离不了中山路……
欢迎来到“草草啖盐说蜜”,喜欢听我胡诌乱侃,就点赞转发收藏吧。
图文原创,作者天心草(寸草天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