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洋初中 钟军
在我不懂得什么是微课、也不懂得如何去上微课的时候,曾经硬着头皮上了一节相当失败的微课,于是在后来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我再没有尝试过去。今天听了唐必芬老师的课,我明白了微课的内涵,也懂得了师者的用心至深至纯。对于微课,定义是这样的:“微课”是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在唐老师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具体特征:
一,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的40分钟,本节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唐老师从解读阅读提示中的《风俗通》热身,再到两文的对比阅读,最后落脚到神话写作的基本方法,内容连续性强,凸显内在逻辑,同时与本文重难点紧密相关,真正做到了“微而不少”、“微而精妙”的宗旨。
二,深度研究、玩转课堂:我以为,微课不是一板一眼的课堂,应该摆脱我们日常课堂中的几步走,挑自己最喜欢、最具价值的内容来展现。同时,也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我们不用推理,也不用验证,从而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一课你最想传达什么,就讲什么吧。唐老师想教会学生什么是神话,还想教会他们神话怎么来的,对比阅读和描写手法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我惊讶于她对课文的宏观把控,也惊讶于她于细微处的独特解读,更惊讶于这样一篇很多老师都弃而不上或是潦草完成的课文,被她演绎成了一篇“经典”。这一切,都离不开短时间内教师对课文的深度研究,这着实令我憧憬!
三,针对性强、成果丰富:基于前面两点的铺垫,这节课的成果显而易见。学生懂得了神话的基本特征,懂得了如何去阅读神话,同时也为后面扩写神话的任务做足了铺垫。这样针对性强又高效的微课,这样用心至深至纯的师者,实在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下课的时候我在想,真正做足了研究的人,才不会害怕是第几次,因为每一次都是最好的。感谢那一句“绝知此事要躬行”,总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但是—根据我的录音记录,唐老师的课是超时了的,约5分钟的样子。如果严格按照本词活动的要求,唐老师会选择舍掉哪个环节呢?我是想不出来了,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绝妙的存在,实在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