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书写,越明白》五洲传播出版社
Step1.选摘
只有把父母放在文化、历史的脉络里去理解,才能真正看见他们,看见我们的父母,他们确实已经尽己所能为我们的人生做出守护。面对这个尽心尽力要帮助你,带着许多局限、偏颇要帮助你的人,看见他就够了。(229页)
Step 2.思考
自从坚持语音写作之后,对自己的理解和对于整个家庭的理解更加深入。现在很多行为,是能童年找到影子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有固执的想法信念时,我们不是对他直接批判或者怎样,不妨回头去想想,为什么他会这样想?有些时候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怎么生活在这个年代当中,还有这种陈腐的观念。回溯看他成长的历程,看到小时候的故事,看到一路以来的经历,我们才能明白,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存在。
为什么不同年代的人不同辈份的人,认识上天差地别,也是因为成长的历程不一样,塑造了不一样的他们。每个人都像泥塑,在命运这双无形的双手之下,塑造出最后也不曾想过的样子。
比如,90后,因为生活物质精神方面都比较充沛了,他们更加向往的是做一个符合自己内心形象的自己,不会为了别人的要求而做出改变。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出生就是跟互联网打交道了,所以他们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特别是带着去中心化的特性。
这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亲人,解决亲密关系。特别是现在,有些亲密关系出问题并不是夫妻双方的原因,而是跟对方父母产生冲突。我们难以理解对方父母的一些观念举止,怎么能像21世纪的山顶洞人一样。
如果夫妻双方是凤凰男孔雀女或者凤凰女孔雀男的组合。这种不可调和更容易存在。争吵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要抱怨说,我跟你结婚,而不是跟你爸妈结婚,同样是伤人心的话。双方好好坐下来,跟彼此讲对方父母成长的故事。也许能够理解包容长辈。
问题是,很多作为子女的成人,对父母的故事都不了解,更别说怎么跟爱人解释了。
书里说到,找个时间放下过往的成见,用敞开的心去听父母的故事,去听长辈的故事。我想到,以前过年过节的大家族聚餐会经常感到很无聊,坐下来吃个饭,热热闹闹一会儿,说几句恭喜的话,然后散去,像例行公事一样。有时候还要挨家挨户去串门,在这家屁股还没坐热,又得匆忙地赶往那一家。
待到慢慢长大之后,就不喜欢跟在父母屁股后面去做这样的事情。宁愿自己静静在家里呆着,看书都行。工作之后至成家之前更是如此,本来工作累成狗,好不容易放个春节,还要搞得比上班还累,那不是折腾吗?
其实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在这种过年过节去做,但偏偏总是忘记。
那就是给长辈做采访。
这种采访,并不是正襟危坐,拿着话筒像电视台记者那样,问一句答一句,而是通过细微的聊天去感知对方,在只言片语、流光吉羽中收集他们成长历程的故事,去更深厚的立体式地了解对方,然后,回到家里,把你听到的故事,用口述用语音写作的方式留存下来文字。
当你的下一代,想了解家族里哪个成员的故事,你可以直接把这个打开给他看,这样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在下次聊天当中,彼此之间还有更多的聊天资本可以畅谈。
或许这个家族当中,有一些人的历史故事是特别曲折,有一些人的故事是足以让你生命涌动,愿为梦想去追求。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父母过分强调成绩。我们就真的整整埋了十几二十年寒窗苦读。身边贴近的真正生动有益的教材,却没有挖掘出来,白白浪费这种精神的力量。
因为你并不了解长辈的故事,坐下来也不知道寒暄什么,特别的尴尬。已经迈入花甲之年的他们,是十分愿意怀旧,留恋过去,也十分愿意和年轻一辈分享的。他们的一路上的故事里,或许有你需要的那些宝石,等你去拾掇。
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流行真人图书馆,邀请的各路大咖,给读者作为一本真正的书,可是我们身边这些资源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些长辈同样能成为我们的真人图书馆,只要我们懂得提问,就能够问出想要的答案,想听到的故事。
A
对父母做采访,并根据他们的口述写下故事
过节时或利用周末拜访各位长辈,带着目的好好听听他们的故事,并尝试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