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转眼到北京已经十八年了,对这个第二故乡,说熟悉吧,去哪儿都能找到,可是要说到城市的细节,却都是模糊的。虽然“此心安处是吾乡”,可对儿子来说,生于斯长于斯,北京就是他的故乡了,希望他对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能有个鲜亮的记忆,于是有了这个漫步老北京的计划 」
琉璃厂是北京有名的文化街区。东边新兴的798文化园区是主打现代艺术,热闹、带劲,琉璃厂还保持着传统艺术的氛围,舒缓、安静,夏日午后,老街上浓荫蔽日,纸墨飘香,流连于各种画廊、书店、工艺作坊,不觉就消磨一个下午。
一个售书卖画的街区为什么叫琉璃厂?原来这里还真是烧制琉璃的作坊区。元朝时这里就是烧琉璃瓦的官窑,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营造宫殿,把这里扩大为琉璃厂,是明代工部五大工厂之一。嘉靖年间这里扩进了城区,城里不能烧窑,于是迁到了门头沟,就是现在的琉璃渠,但琉璃厂的地名沿袭了下来。
到了清朝,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的政策,满族人住内城,汉族住外城,琉璃厂正好位于外城的西南角,很多汉族大臣住在这里,许多外地的会馆(类似今天的驻京办)也开在附近,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来京多数住在会馆,就常常来琉璃厂买书,这里逐渐变成了北京最大的书市,连带着笔墨纸砚的生意也越发兴隆,后来又发展出古玩字画的生意,琉璃厂终于成了著名的文化街区。
琉璃厂名声在外,得益于在这条街上成长起来的一批老字号,其中最有名的得数荣宝斋,荣宝斋有一手复制艺术品的绝活,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荣宝斋复制的名作如《文苑图》、《清明上河图》等,曾先后在许多国家展出,引起轰动。齐白石老先生在世时,几乎辨认不出哪幅是他的原作,哪幅是复制品。
今天的荣宝斋体量愈加庞大,一条琉璃厂古街,倒被他占去了小一半的铺位,还有荣宝斋美术馆,对外开放,值得一看。
中国书店也是琉璃厂的一景,东街西街都有门店,主要出售书法碑帖、美术画册、历代古籍、文房四宝,虽然不通此道,但置身艺术海洋,随手翻检一本本精美的画册,也是美的享受。
西街往里走,过了一众老字号大店,沿街有许多小店面,另有一番情趣。有一间间小小的画室,都可以入内参观,我们还碰上几位日本顾客买画,画师现场作画,挥毫立就,十分精彩。不同于文具大店,这些小店有的专卖纸,有的专卖笔,品种更多更细,进去参观一番,也算长了知识。还有专做扇子的店铺,有折扇、团扇,做工精美,扇面都是店内的画师手绘,山水、草虫、花鸟,应有尽有,古雅可爱。
这就是制作中的折扇,扇骨是漂亮的湘妃竹,上边那几片是刚刨开的竹片。
琉璃厂里开店的都是风雅人,一个个小店面门口都摆着盆栽。这是在一个小画室的门口拍的,那两丛兰花多漂亮!一个酒瓮子随意一摆,也平添几许古意。
逛了半日,有些乏了。回到西街路口,老字号荣宝斋也主动迎接新潮流,开了家咖啡书店。点上一杯咖啡,捧一摞书,在临街的座位上边看书,边给儿子讲些老北京的掌故,不觉夕阳已把店前老槐的树影越拉越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