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的孩子都画红红的太阳,只有你家孩子画蓝色的太阳……
幼儿园的小朋友自由活动时都喜欢玩滑梯,而你家宝宝喜欢站在一旁原地跳……
当我们的孩子总是和其他同龄人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时,你的内心是不是很焦灼?
和大家与众不同没关系,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提出不一样的想法并勇敢尝试。美国作家、插画家丹·雅卡理诺所著绘的这本《鼹鼠莫里斯》能帮你向孩子传递这样的思想。
“鼹鼠”这一形象在中外很多儿童文学影视作品都有出现,比如捷克经典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那只总是忽闪着大眼睛,支支吾吾,很少言语,憨态可掬的小鼹鼠;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经典童话《鼹鼠的月亮河》中乐观向上、准寻梦想的鼹鼠家庭;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所著《柳林风声》中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
不同作者赋予了“鼹鼠”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不论在哪个故事里,角色鲜明的“鼹鼠”们都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正如《鼹鼠莫里斯》里的这只最小的小鼹鼠。
NO.1 勇于实践新想法
“莫里斯和哥哥们一起在地底下生活,但他总是有点不一样。他穿西装、戴礼帽,随身带着雨伞,一个人在小桌子上吃饭,一个人睡小床,一个人看书。当他们吃光了食物,哥哥们决定往更深的地底挖时,莫里斯鼓起勇气,做了一件哥哥们从来没做过的事……”
当哥哥们都在往地下挖的时候,莫斯里却有了一个新主意。他大声地喊着他的主意,但从头到尾都没有人听他说。即使被人忽视也没关系,小鼹鼠知道要怎么做。
刚开始他有点害怕,但想着想着,小鼹鼠就找回了自己的勇气,而且他还对自己说:“被看我小,但我能做大事情。”他的大事情,也是一件哥哥们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往上挖!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像那些鼹鼠哥哥们一样,给孩子这样那样的建议,却从来没有蹲下来认真听听孩子的想法。在“不被看见”的养育中,孩子要么不再有新想法,要么实践新想法后换来更多不理解甚至是父母的谩骂。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人云亦云”,能“独立自主”,但我们却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我们是否给过孩子机会去实践新的想法。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莫里斯一样,能每次都找回自己的勇气。
在敬佩小鼹鼠勇于实践新想法的同时,我也在修正自己养育中的突出问题。
NO.2 有奖赏也有风险
把头探出地面的莫斯里发现了一个新天地,那里鸟语花香、五彩缤纷,和地下的情景完全不同。他闻到了芬芳,也听到了歌声,还遇到了友好的新朋友。他尝了从没品过的美味,还收集了很多可口的食物。
可是,哪朵玫瑰没有荆棘,我们有欣赏它艳丽外表的愉悦,也有会被它荆棘刺手的危险。莫里斯用于实践他“向上挖”的想法后,来到了地面。可是这里不仅仅只有美好,也有未知的危险。
他误把狐狸的鼻子当作黑莓准备“收集”起来,却将自己送到了饥饿的狐狸嘴边。正当我们以为鼹鼠莫里斯的第一次地面之旅即将结束时,作者丹·雅卡理诺却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就在狐狸要张大嘴巴一口将莫里斯吞下去的时候,阴差阳错却急需小鼹鼠的帮忙。鼹鼠卖力挖洞,把狐狸藏进了自己临时挖的地下洞穴,帮助狐狸逃过一劫,因此他俩成为了朋友。
能帮我们化险为夷的力量,常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善良。狐狸和所有地面上的朋友帮小鼹鼠莫里斯收集了很多食物,放进他最开始挖上来的洞里。莫里斯举起他的小礼帽十分郑重地想朋友们道谢,又回到地下去了。
莫里斯带回来的食物,让哥哥们大吃一惊,并纷纷夸赞他能干。莫里斯依旧像之前准备“向上挖”时一样,说到:“别看我小,我也能做大事情。”
我们常常会称孩子为“小孩子”,正如莫里斯一样,因为他在哥哥们那里是最小的,而孩子在我们的家庭里是最小的。每个孩子都会在内心有“想做大事情”的想法,但很多次都被我们用“你不要……”“你不能……”的语言浇灭了他们心中那微弱的小火苗。
与其说《鼹鼠莫里斯》是读给孩子,让他们勇于提出新想法,不如说是写给父母的育儿指南:孩子与众不同没关系,我们的鼓励会让他更有勇气实践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