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亲子关系,也禁不住常年累月鸡毛蒜皮小事的磨损。
01
随着季节的变化,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天气。特别是早上和晚上,凛冽的风裹挟着寒冷的气息。晚上十点多了,收拾好刚准备休息,却看到微信里好友玉婷发过来几大段的消息,开始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看完自己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玉婷的女儿霜霜今年十六岁,读高一。小姑娘平时话不多,成绩一般,从小到大基本属于听话的孩子。可自从上了高中,小姑娘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她妈妈的话讲就是:从来不跟你大声冲突,但你说的一概不听。无论你是仰首大声气势汹汹,还是低眉顺眼小心翼翼,人家基本就是一个表情,你说的什么也没有听进去。随你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急火上心,全都无济于事。
在家里经常上演的就是:
早上喊起床上学,因为不住校,又怕起晚迟到,妈妈天天像个打鸣的鸡一样,每到起床的点就不停的喊叫、催促。孩子起来后,看着时间逼近上学的点,再马不停蹄的催,特别是发现孩子在洗漱间的时间过长,更是一刻不停的催(别臭美了,要迟到了)。直到孩子离开家门,妈妈的声音还在背后余音缭绕,不能真正的停下来。
因为天气变冷,出门时,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穿厚一点,路上会冷,别感冒了。这种妈妈觉得孩子冷的关爱,一刻不停的持续着,可是孩子不领情,你说你的,他(她)还是坚持只穿一件就慌慌张张出了门。任凭你在背后白眼翻尽。
好不容易挨到个星期天,高中的孩子休息时间很短,你可着时间给孩子安排了一大堆的事。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去楼下的理发店把已长的头发剪短,把换下来的帆布鞋刷干净等等。可是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你却发现孩子只去把头发剪短了,而且是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美发店。剪的那个发型,你看了一眼都想捂上眼睛,可你又能怎样?孩子喜欢。为此,你又开启了说教模式。孩子横眉冷对你冗长拉杂的说教,眼里流露出的全是厌恶和不耐烦,几欲甩手而去。
……
以上的这一幕幕场景,我相信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里都会重复无数次的上演,很多家长也曾经在心里咬牙切齿的发誓过,以后自己不管了,随他去吧,该咋着咋着。可是第二天,听到闹钟嗒嗒作响,房间里却没有任何的动静,只得再次嗓门大开,可怕的轮回又开始了。
02
小事的定义指不重要之事;琐事。释义是《小事》让您得一些教益。这些故事,这些书,这些经历,教会您一个道理:烦恼在小事,菩提在小事,人生在小事。
阅文集团云起书院超高人气作家战七少,在其代表作《国民校草是女生》中说:很多人早就已经没救了,还要看着他们洋洋得意,因为他们没杀人,犯的只是小事,可这些小事带来的杀伤力不比用刀子捅人差。
人生在世,我们通常都能很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大苦难大挫折,却让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焦头烂额垂头丧气。塞缪尔.佩皮斯在他的《日记》中述道,他在伦敦目睹哈瑞.梵恩爵士上断头台的事。当梵恩被架上断头台时,他没有祈求饶过他一命,而是请求刽子手砍的时候避开后颈上的一个疼痛的肉瘤。
拜德将军在酷寒的南极熬过的深夜里也发现了这种事,工作人员常因小事弄得毛躁。他手下的人能够毫无怨言地从事危险而又艰苦的工作,忍受零下80度的寒冷。“可是,我知道,有好几个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人彼此却不说话,因为怀疑别人把东西乱放,占了自己的地方。还有一位队员吃饭时一定得避开另一位队员才行,因为他们要避开的那个人每口事物都要咀嚼28次才肯咽下去。
拜德说:“在极地的营房里,类似这样琐碎事能把最守纪律的人逼疯。”
其实,家庭里的小事(真的都是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能够导致世界上一半的人伤心难过。很多权威人士就是这么认为的。
芝加哥的约瑟夫.萨巴斯大法官,在审理过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总结到:“大部分的婚姻的不幸来自于鸡毛蒜皮的琐事。”纽约州的地方检察官费兰克.S.霍根也说过:“刑事法庭上一般案件肇因于小事,在酒馆中耍威风,发生口角,羞辱人的手势、轻蔑的话语、粗鲁的动作—往往是这样的小事引发了冲突及凶杀,很少有人是罪大恶极的。但是我们的自我形象、尊严受到小小的威胁时,就能造成一般以上的令人伤心事件,”
所以,再好的亲子关系,也是禁不住常年累月这些鸡毛蒜皮小事的磨损。
03
作为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哪里有什么大事可言,就是一件小事接一件小事的出现。和孩子的交锋也像秋天连绵不断的雨,剪不断理还乱,让身陷其中的父母和孩子因为这些小事整日鸡飞狗跳苦不堪言。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放不下,除了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应该负的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听进大人言。
有智慧的父母培养孩子的三句话是:
一、“孩子,爸妈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能事事帮你,你要学会靠自己。”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二、“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最基本的做人标准。
三、“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给予孩子心灵的支撑!
同样的问题,却有的父母这样说:
一、“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二、“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三、“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作为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健康、守法、活得有情有义。而不是每次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而孩子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孩子不喜欢多穿衣服,那就让他冻着些吧;完不成作业,那就接受老师的批评好了;孩子喜欢熬夜不按时起床,那就让他熬好了,反正迟到会有老师批评他。父母的不催促,不包办,不干涉,才是锻炼孩子责任感和独立性最好的利器。独立性越好的孩子,责任感也就越强。
而父母最要紧的事,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对于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学会闭起自己的嘴巴,重要的事情也是说一遍,我们的孩子会懂的,就不要你一味地催催催了。其实,催的结果父母们都已经看到了。
04
好多父母其实也不愿整日因为一些小事,常常和孩子弄得不欢而散,既磨损了亲子关系,心里又像时时堵了一块砖。作为父母,谁不期盼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可就是控制不住对孩子的无休止的催促和唠叨。
以下四个建议送给迷茫中的父母:
1、父母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在生活中要学会释放自身的压力,并适当降低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
父母,特别是妈妈,一般爱因小事唠叨孩子,其实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因为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不如意,没有释放的出口,就会无意识的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立的人格,要鼓励孩子尝试,允许孩子犯错,并适当给予改过的机会。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与焦躁不安的情绪对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情绪稳定的父母,会使孩子放松“防御”心理,容易听进父母的话。
2、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要及时检视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问题时,要提醒自己及时刹车。
父母在数落孩子的时候,一般情况是刚开始说的是孩子,慢慢就变成了自己的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所以,父母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给孩子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3、父母要减少对孩子的控制,不要以家长的身份打压孩子。
许多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精力。但父母要求孩子要“听话”,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听话,等孩子长大了,特别是到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主见,就不会什么事都按父母的要求做,有些父母就觉得自己没有威望,想要控制住孩子。但是父母越要控制孩子,孩子越想挣脱控制,对父母越反感,越不听话。所以,明智的父母是自觉减少对孩子的控制,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相处,反而会取得孩子的尊重。
4、父母要会说孩子想听的话,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自己想说的话。
孩子大多数无法按照成人的对话方式进行交谈。若父母经常说一些孩子不想听的话,父母的真实意图很可能被孩子误解,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误解。如果父母常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会使孩子感到被审问,从而不想回应父母的问话。
在协调亲子关系的过程中,要想亲子关系和谐亲密,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双方努力。更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不断调整自己,通过自我的修炼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施加好的影响,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融洽,而不是天天为了小事纠缠烦恼。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