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一共姊妹六个,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她排行老五。一个大舅在蚌埠独霸一方,一个小舅在北京大起大落。从小我就生活在大姨小姨和二舅这些亲戚中间。作为女儿总是和妈妈家的亲戚更亲一些,独生子的我也总是和表哥和表弟玩在一起。偶尔见面,哥比我大四岁,我比弟大四岁。
一个二舅暂且不提,汤家这三姐妹对我成长影响极深,从我记事起我脑海中就有小姨大姨的身影,一直到现在她们还是融入我的生活中。除了我妈,大姨小姨是第二个妈第三个妈,排名不分先后。我哥从小就跟我说,你看这三个人实在太有意思,等我有名了我就要写本书叫《汤家三姐妹》。我哈哈大笑,那时候有部电影非常有名叫《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开场一段独白非常有名:三个小姑娘在荡秋千,宋家有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我想了想汤家三姐妹注脚:汤家有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钱,一个爱钱。哈哈哈哈哈哈哈
汤家三姐妹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分分合合几十年,最小的小姨也已经五十多。她们吵过闹过生气过,纠结过崩溃过,但是最后她们都选择了抱团在一起,相互照应互诉衷肠。谁也没有她们了解彼此,谁也没有她们爱护彼此。相爱相杀一辈子。什么叫打断骨头连着筋,就这么真实在我眼前上演。
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大人就强化我要珍惜这个身份,比如“什么都给你”“什么都是你的”“无人跟你抢”我觉得都很好。一切理所应当,一切合情合理。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寂寞,什么叫无人分享。我上的铁路子弟小学,大家都是这个状态。一直到上大学才接触到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同学,在我眼里觉得“山外有人”的感脚。虽然在六人寝室中,也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独立的棋子被安置在那里,完全没有集体感团体感,我想大家也都是这样的吧。
看到我妈和姐妹们的相爱相杀,我一点儿也不想要。这种撕扯太痛苦,太麻烦。我觉得一个人很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关系的牵扯,那一头需要多出来太多麻烦了。我也不愿意付出,我的就是我的,就算我给你你也要看到并感谢我,独自享受在自己的那种清离感中。这样很好。
一直到我遇到了邢大海。遇到邢大海也是我妈撮合的,因为这是我妈最想要的配合我的家庭。那时候我妈就说不希望我找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了,要找一个姊妹多的。我看着我妈说的感到费解,她不是一直都苦恼于她的姊妹家庭么。但是她最后给我的建议中,我看到她喜欢她这样的家庭,即便是有太多恩怨和烦恼,她也是喜欢这样的牵绊。邢大海家里姊妹五个……真是我世界中一朵清丽的奇葩——这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怎么会有姊妹五个??据说当年他就是要被计划掉的,导致最后他没有分到田地,省份证还大了一岁。每次准备礼物的时候,我都要重头数一遍,费了好大的劲儿。现在家里钧钧一辈多起来了,女婿媳妇儿聚会的时候都是坐不下了。何等热闹。
我无法体会邢大海每个月九百分钟电话费都不够的情况,每天都可以给至亲打电话。每次我打电话回老家,婆婆的电话十次有八次都在占线。姊妹五人加父母,这种交叉交流给中国电信部门带来多少受益啊。家里的群中,谁有什么事就吼一声。一个信息跟每个人聊天都能听一遍。我也从刚开始烦不胜烦,到现在慢慢改变。
记得第一次在客栈参加《有人倾听》,我内心听每一个人的话语都在吐槽。我听不进去,世界只有我一个人。一直到现在,每次做活动分配同桌或者结对,我都做得不是很好。我在微信每一个群中都是最沉默的一个。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在一个群体中生存。
回头再看汤家三姐妹吧,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是一把好手,然后再回到姐妹的角色中她们都有些不适应,但是同时又把姐妹中的感受带回到自己的家庭中。她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一些伤害一直在生活和人生中发酵,更多的在其中感受到的亲情又支撑她们经历一场又一场人生风雨。即便再痛苦再悲伤,一旦家庭有任何问题另外的人都会出现关切。一边骂一边笑一边闹一边内心吐槽一边心中温暖。我没有感受过其中的痛苦,所以我也无法感知她们的幸福。
其实汤家三姐妹,一个爱彼此,一个爱彼此,一个爱彼此;一个爱家,一个爱家,一个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