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夏种冬藏。转眼五一,新的麦收豆种时节即将临近。
记忆中,随着家境渐好,中学起就鲜少参与农事,高中后,更是从未触及。大学毕业,倔强的我执意出闯,千里北漂,回趟家都成难事,何况走入田地。电话诉衷肠的岁月,农忙见所未见,老屋也回未能回。
好像这十多年里,唯一一次看到金黄的麦粒只在去年,因为证件到期不得不回老家办理。想来多少愧然。
2小时大巴,1小时步行,回到老屋正是农村的麦收时节。
夏浓六月,天蓝云淡,几净澄亮。炎炎红日下,路边随处可见晾晒的麦杆麦穗麦粒,一片拥着一片,好不热闹。勤劳的农人翻打着,黄黄的有些闪眼。飘散悠游的秸秆气里满是收获的味道。
作为曾经的全镇上下唯一与外界物资便寄往来的老邮局,还是黄绿相映的调调,两门三窗的颜脸,10年不改。念起在外数年,多少有些“此去经年,良辰美景虚设”的意味。
门前巍峨的青山,推门而出,从东至西,可环见近乎整个秦岭山脉及其腹地。犹记得小时候的日记,开头总是“门前的青山”如何如何,孩童的稚念,千篇一律,却是发自肺腑,满含真情。
土墙黄瓦的老屋,多年不居,已然杂草荒芜,没了昔日的风光,不过颓墙隐辚势仍存着。只是时过人迁,多少让人泪热心酸。
周克武说“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我想这可能是我一直对西安市区没太多想法的原因。
老妈一直嚷嚷着要回老屋长居,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姊妹几个均不赞同。不过会想如果早年没有出来,老家的生活未尝不好。
在中国,农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而在城市,特别是一线,另有一种想法,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很难评判谁对谁错,选择不同,生活不同,承受与付出亦不同。
有种说法“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陪伴是最美的长情,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但可能年轻时,我们总是想走遍名山大川,看尽风土人情,总想着在远方阅读答案,不览不休。
而今,只身申城,水稻还可瞅上两眼,小麦怕是难见了,而已被青木层层环抱近乎掩没的老屋,不知何时能再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