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听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专栏。专栏一开始就讲到“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很可能会成为自己想的(甚至说的)的样子。
紧接着又讲到“权威期待”的力量。我们很大可能会成长为权威人物(父母、老师、领导等)期待的样子,尤其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我们在学校时候都见过一些好学生,也见过一些“坏学生”,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变好”或“变坏”的呢?原因肯定是复杂的,但作为学校“权威人物”的老师是否也与这样的结果有一些关系呢?
研究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对一个班级(50人左右)的小学生做了智力相关的测试,并且将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名单打着“更聪明”的标签给了老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部分被贴上“更聪明”标签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是优于另一部分学生的。然而,事实是研究者交给老师的那部分名单并不是通过智力测试选出来的,而是随机地从整个班级选出来的。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优于另一部分学生呢?原来“信以为真”的老师将更多的期待和关注放在了那部分“更聪明”的学生身上,“权威期待”的力量让这部分学生取得了相对更大的进步。
当然,好的期待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但往往有一些期待会让我们感受到压力,甚至畏惧!这样的“期待”可能来自我们的父母,也可能来自我们的朋友。
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比我小两届,在我本科毕业工作一年的时候她开始着手考研。可能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考研在内心留下一些遗憾,所以将很多期待投放到她的身上,给与鼓励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要“见证”好结果的期待!考研结束又投放了新的期待,当结果与我的期待不相符时我便产生了放弃关系(友谊)的想法。幸好及时意识到了问题。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被“过分”期待,也会将“过分期待”投放到我们身边人身上去借以“实现自己的心愿”,最常见的就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使得孩子像蜗牛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当足球王子贝克汉姆被问到“你期待你的11个孩子都成为什么样子”时,他回答道:我已经实现了我所有的梦想,他们成为自己就好!
幸好我的父母给我更多的是些许的期待和默默而持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