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两年前,我进入到一个读书群里,大家都喜欢讨论蒋勋。那时候我也买过几本蒋勋的书,要说他的美学,我承认还可以,如果是以他的文学功底来谈论诗歌和《红楼梦》,我真的无法苟同了。如果他是以诗书、文学巨著来论美学,应该比谁都要认真和靠谱,可他的书里到处漏洞百出。
我听过蒋勋细说《红楼梦》,发现里面错误比比皆是,蒋勋还说过,他个人读《红楼梦》三十多遍了,不知道他和我这个只读过三、四遍的人来说,是不是读的同一本《红楼梦》?
还有以诗书论美学,看看他的那本《蒋勋说唐诗》,到处是硬伤,随便举一个例子,把汉武帝时期的第一美少男韩嫣携金蝉出游的故事乱放在西晋石崇身上,关键一错再错,还写成南朝的石崇。
再来说一个人,微博上一个叫林糊糊的女画家,网络营销得不错,虽然她的书法和画不怎么样,甚至稍微懂点艺术和美学的人来说,就能指出许多毛病。虽然她的作品不怎么样,还是有许多有钱人跑去和她学书法。
想来,蒋勋和林糊糊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的主打客户,都是一群贵妇团和名媛及妈妈桑们,所以也能很好理解了,只能以下图送他们了。
02
突然想起,近年来的爆款热文市场,其实套路都差不多。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创作型歌手李志说过一句话:靠脑残撑出来的壮观和热烈只会让摇滚更糟糕。其实,如果将这句改成:靠追腥逐臭撑出来的爆款热文只会让书写者更糟糕。可大多数的沉默者却无从分辨。
我很喜欢的一位90后作家,是的,她完全配得上作家的称号,而不是所谓的写手。尽管她出过的两本书根本不畅销,也尽管她写文从来都不那么积极,不是其他写手一直摇旗呐喊的,只有不停的去写,不停得去努力,才会有机会。可是,不停的写什么呢?
为了写而写么,为了概念而写么,为了市场而写么,为了粉丝经济而写么?
如此,那么,写10本书、写100书,不过是多浪费几棵树,几页纸而已。
是的,不过是做网红写手,不过是赚钱而已,只不过是想由此生活得更好而已。
等我有钱了,等我有粉丝了,我也能写出“千年孤独”、“剪·伤”、“银瓶梅”等好作品来的。
你读过那么多本名著,甚至还推荐给身边的人,为什么还写出那么多市侩且功利性很强的文章呢?你的气质里怎么一点也没有藏着你读过的书呢?
你的追求没有错啊,爆款热文也是一种风格啊,只不过风格不同嘛。
我只能如下图:
不敢苟同,不过,也无需彼此苟同。
03
那位90后作家说:“我不想做个让人过目即忘的爆文生产机,想做一个称职的讲故事的人啊。不想玩概念,只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带给他人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具备这样的责任。”
她的产量非常低,每次看过她的文章后,我都有一种脱胎换骨和醍醐灌顶的舒畅,为什么她对人性、对人生、对这个社会思考的如此透彻。
她年龄还小,却从心底里担负起一份写文人该具备的责任,希望写文的那只笔能够唤醒更多麻木的人。而不是为了名利、涨粉去逗趣于大众。否则与唐朝的宋之问之流有什么区别?逢迎谄媚、卖友求荣,为了粉丝经济市场,什么都可以做。
她有时候也会感慨,走在独木桥上,深感孤独啊。
喜欢她的读者多吗?当然啊,不然我怎么关注到她的(喔,不对,我是被她文章里流露出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厚重感所吸引的)。但是比起动不动阅读量上万+的热文来说,就差远了。
记得看《琅琊榜》的时候,靖王对他的母妃说:“你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反而让我孤独起来了。”他的母妃告诉他:“你原本走的就是一条孤独之路,走得越高,心越孤独。”
上次和遥岑去看海昏侯特展,她的朋友圈刷屏的是考古啊、历史啊、文学艺术啊等内容。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吸引的就是什么样的人。从朋友圈刷出的文章就能看出朋友圈质量来。
365条道路都能通往罗马,或许有人在孜孜不倦的考古,愿意为几百枚五铢钱的清洗而花费六个月的时间;而也有人每天挠头搔耳、想破脑袋,必须要写出一篇爆款文章来,他们关注的是阅读量多少、点赞数多少以及靠那一篇爆款涨多少粉。
他们讨论的永远都是写爆款的套路,而不是一篇文章承载的使命。
以前看过一篇书评《人生导师的倒掉》,作者在里面说:人们不看《饮水词笺校》,倒去买本做厕纸还嫌硬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翻过几页,鸡皮疙瘩直起,通篇不伦不类的二手安妮宝贝,惨如车祸现场——连安妮宝贝都没学像,这是怎样的一出悲剧啊!纳兰性德若泉下有知,不气得从墓里跳出来才怪。
当然还有一类人,从来不阅读,现在新新词汇他们根本不懂。我有个朋友就是,他不懂涨粉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公众号”的名词,他从来没发过任何一条朋友圈。他只懂得画图,买板子,自己焊烧录板,录程序,然后将做好的东西,卖给老外。
他不懂得蒋勋,不知道林糊糊,也不知道爆款热文,可他知道去赚老外的钱,他依然走向国际啊。
04
以前看杨葵的书,他聊写作,说道,一个人的气质大多能从他的书里读出来。从图书市场的角度来说,如果将图书市场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大部分人只能写出塔基的文章,要做塔尖,那是一条孤独而又漫长的道路,很多人走到一半放弃了。
所以说,现在的人也只能品读巨著写写小文而写不出巨著来了。
那么,塔尖的文章就一定好吗?塔基的文章就一定差吗?或者有对错吗?
当然没有。只不过赋予的思想价值不同而已。
如果所有的文章都告诉你,‘姑娘你一定要很有钱’、‘女人怎么活着才好命’、‘怎么优雅的老去’、‘有一天你会明白人不能太善良’,‘你不为现实而嫁就是大傻缺’、‘如何撩妹/汉’等,我真感到深深悲凉。
以前没有这些指南或者说所谓‘生活意见’的时候,古人们是靠着什么信念才能创造出文明辉煌的?
好比烂大街的那句话,男人不抽烟不喝酒就是自私。那么明朝以前的男人是不是都自私?那个时候的男人知道烟草是什么吗?
还有一句,“没有钱就不配有诗歌和远方,只配生活苟且”。诗和远方到底代表着什么呢?你自己活得憋屈,还不让别人期待一下诗和远方。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寄托,为什么一定要和金钱地位划上等号。
要知道,《诗经》里很多篇章和乐府民歌不都是来自民间吗?不都是底层劳动人民唱出来或者写出来的吗?要是那时候,底层的劳动人民抱着生活憋屈就不该有精神娱乐的享受,他们没有精神寄托,没创造出那么多好的篇章,那么《诗经》和乐府民歌也会失去色彩吧。
05
那天看荞麦青青的文章,她说起她的一个好朋友,在大学当老师,是个有名的才女,写得一手好文章,性格一向温文尔雅的她提笔为文也是从容不迫,虽不乏真知灼见,但从不乖戾偏激,从不哗众取宠,自从前阶段开了公众号,却读者寥寥。但她始终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荞麦青青和她聊天调侃:“亲爱的,你也不妨学学那些一骂成名者,这可是涨粉的好办法,以你文笔的功力,说不定是下一个网络红人。”
她的朋友却大笑:“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此我也蠢蠢欲动过,自然也曾想到过这个吸粉的利器,但我很怕我一旦写成了那种脏字连篇,器官横飞的文章,被我的学生看到会拿来问我,‘老师,这是写的吗?'我更怕我的孩子用无比质疑甚至鄙夷的口吻来向我核实,‘妈妈,你确定这些东西都是出自你的笔下吗?'”她接着说,“教育学生和孩子时,我言之凿凿,听上去冠冕堂皇;变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却去秀自己曾经不齿的下限。讲真话,身为师者和母亲,我害怕被打脸。”
用荞麦青青的话说:很多时候,我们无力做那个振臂一呼,匡扶天下的英雄,但若没有了敬畏之心,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利欲熏心的时代里的追腥逐臭的苍蝇。只是,有人趋之若鹜,有人仍在坚守。
另外,对于那些每天坚持写爆款文章的人,我真的很佩服,因为我好佩服他们一边可以这样写:姑娘,你要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总有一天,你的梦想会实现;而一边又可以这么写:不要因为自己的梦想而牺牲父母。
请问此梦想与彼梦想差别在哪里,谁的梦想不是梦想,什么样的梦想才算是梦想,梦想分高低贵贱么?我想要的生活与父母的想法背道相驰的时候,请问这个写文人,你来告诉我,我该如何做?
写这类文章的人,提倡追求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你们;提倡不要因为追求梦想而牺牲父母的也是你们,什么话题热就写什么,全身上下功利尽显,市侩散发,你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打脸么?piapia的。
06
别再告诉我你有多努力去写文章了,很多人的努力都带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虽然我非常不喜欢这个词,但无可厚非大部分人都成为了这样的人。
李志在说非主流音乐的时候谈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修养已经被一系列政治活动阉割了。在合适的时候海公公放在福尔马林里的萝卜会拿出晒晒太阳——在新修的国家大剧院或者春节联欢晚上会上。除此之外就是这些我们喜爱的,外来的新鲜的称之为非主流音乐的东西。
其实李志只说对了一部分,很多时候,政治还没阉割你,大家就在经济面前认怂了。我看到好多人的努力并不是为了成为萝卜,而是为了去晒太阳。理性上说这个手段是合理的,只是他们不知道:鸡巴是鸡巴,萝卜是萝卜,在生物结构上是两码事。
唉,从什么开始,我们开始嘲笑理想,用阅读量和粉丝经济、金钱来评判理想的价值。
难道努力写文章的人不该尊重吗?
我尊重所有值得尊重的作者,尊重所有他们认真写出的文字。因为他们有故事,有文笔,有真诚的对生活的态度,和成熟独立的理念。我不太喜欢为了热闹、为了追腥逐臭而写出来的文章。天天讨论着套路,忘记赋予文章更厚重的力量。
百花齐放的市场下,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句话说,你是什么样子,这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现在看到蒋勋占满屏幕,看到林糊糊之流成为“艺术大咖”,看到爆款热文成为大家追逐的方向,这个世界会好吗?
不会。
这个世界是从他们开始变坏的吗?
是的。
如果你希望是那样,那就继续吧。
至于读者们,那些烂文,你们还是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