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好坏或是有用无用,而自古至今对于钱的所有评价其实说的都是当事人的金钱观,归根到底都是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物质、资源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充足,孩子要比从前更早、更容易接触到金钱,以及一切和金钱有关的价值判断、欲望取舍,对于还没有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孩子来说,金钱很容易成为陷阱,滋长过度的欲望和错觉,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提前干预和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针对儿童的财商教育应运而生了。
《反溺爱》是一本专注于儿童财商教育的指导书,利用9堂主题鲜明的家庭财商课,指导父母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如何合理的利用金钱培养孩子自控、乐观、坚毅的品质。
本书作者罗恩·利伯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并且常年为《纽约时报》的个人理财栏目进行专栏写作,为无数人提供了实用有效的理财建议。除了专注于理财,作为一名犹太裔父亲,他也一直倾力研究儿童财商的培养与教育等课题。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编纂成书,以更利于广泛传播的方式将儿童财商这个话题摆到了众人面前,试图引起大家对于财商教育的重视,事实证明,他的确成功了。《反溺爱》连续3年荣登美国亚马逊财商教育图书畅销榜,并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鼎力推荐,而财商教育俨然已经成为父母们关注的新热点。
罗恩·利伯在书中总结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利用自身设立专栏之便积极进行采访、调研,最终将家庭财商教育的重点落在了两处:家长和金钱。一面指导家长如何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和孩子谈钱;一面利用金钱作为桥梁,引导孩子自主培养优秀的品质。
1.如何跟孩子谈钱
财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好好跟孩子谈钱,而这正是让许多父母束手无策的地方,如何谈?什么盖谈?什么不谈?罗恩·利伯认为,实施以家长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财商教育,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家长本身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方法,然后才能够对孩子施加正向的影响,因此他首先强调家长在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之后,才开始对孩子施加影响。
①权威型家长
罗恩·利伯认为,权威型家长更适合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对于权威他也有特殊的定义:权威型家长制定规矩以及惩罚措施,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利,但对于孩子的质疑,也有正面回应和解释的义务,其制定的措施背后有一套合理有据的逻辑,而不是出于个人的片面专断。比如,决定怎样给孩子零用钱;控制孩子的“想要”型消费;拒绝给孩子购买玩具;要求孩子自行负担学费。这些要求和规定很可能引起孩子的不满和不解,以及接踵而来的一大堆疑问,欺骗、逃避以及沉默都不是最佳的回应,权威型家长会主动展开对话,于交谈中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财商教育的第一步:言传身教。
②如何回应孩子的问题
当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时,罗恩·利伯也为家长提供了几个回应孩子的技巧。第一,以问止问;第二,了解动机;第三,以诚相待。比如当孩子问任何与金钱有关的问题时,你可以首先用鼓励的语气回答“你为什么这么问呢?”,以此为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来探知孩子的动机,从而给出恰当的回应。很多时候关于金钱的问题会让父母感到尴尬,比如“我们穷么?”“你赚多少钱?”“我们是有钱人么?”即使答案很艰难,家长也应该据实以告,让孩子全面了解情况,和家人共同面对。
2.如何教孩子理财
罗恩·利伯建议将孩子的零用钱存成三份:消费、储蓄、捐款,并且特意强调用透明玻璃器皿,让孩子能够亲眼看见钱,感受到数量的增减。这个方法在电子支付盛行的中国可能会水土不服,但是其背后的用心是可以借鉴的:消费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储蓄教会孩子等待、耐心和珍惜;捐款让孩子知道感恩和慈悲。
①消费存款
消费的钱,主要是用于偶尔的冲动性购物。当孩子自己手中握有钞票的时候,自由和束缚会同时施加在他身上,这时候对于物质的价值判断成为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媒体广告、孩子的朋友圈、父母的消费习惯都会成为孩子价值取向的来源。罗恩·利伯认为广告会混淆“想要”和“需要”的界限,是滋生“物质主义”的温床,而朋友圈的攀比之风会让孩子陷入他人的标准,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最好的影响应该来自于家长。比如过生日时组织一次难得的全家旅行;周末带着孩子共同完成一项体育项目;对于孩子迸发的创意想法给予积极的现金奖励,总之要想孩子传递出:建立在共同的体验、经历和回忆上的快乐更加长久和有意义,这才是我们乐意消费的方向。
②储蓄存款
储蓄的钱,用于让孩子体会等待,培养耐心。罗恩·利伯在这里引用了心理学上“延迟满足”的概念: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而是让他们为了达成愿望付出一点时间和努力,越是不容易得来的才越知道珍惜。
③捐献存款
捐献存款,就是告诉孩子如何分享。捐款在中国并不盛行,虽然今年来有很多慈善机构在自媒体上发布慈善筹款,但是真假难辨的情形也很多。罗恩·利伯提倡孩子捐款背后的理念也是让孩子学会感恩与慈悲,因为感恩虽然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热词,但是这两个字却不好教,太强调感恩会给受惠者带来压力甚至逆反心理,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成为施惠者,自觉其中的真谛。
罗恩·利伯是站在美国家庭教育的角度谈财商教育,虽然美国的社会制度、教育体系和中国大相径庭,但追根溯源去看,财商教育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幸福的孩子,这必然是全世界家长的共同诉求。罗恩·利伯用九堂家庭财商课,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钱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用来培养优秀品格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