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没有觉得中美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我个人觉得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异性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中国的教育大多以知识为主,比如学了什么,学了多少?我们在美国课堂,每天有个做练习册的时间,中国孩子做数学题做得特别快,而且孩子很开心地发现美国孩子5年级的数学题,中国孩子在2年级就已经学过了。而美国的教育主要以能力为主,更加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说,在美国课堂,学习动物的分类,一个星期都在学看似同样的内容,但是形式不一样。美国老师会给孩子看有关动物的视频,并把家里养的小仓鼠和小蛇都带来学校,让孩子进一步观察;然后给孩子总结各种动物的特征,让孩子们猜动物的分类,或者让孩子们自由提问;紧接着老师会让孩子做各种的手工,比如画画,制作海底世界,或者my animal book等;课余的时间还带孩子们去电影院或海洋馆,最后回来进一步回收孩子的收获。经过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会发现孩子们不仅对知识掌握得很到位,还会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第二,中国教育重个人学习,美国教育重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此行会发现很多中国小朋友的自我管理意识有待提高,老是丢三落四,有时还不服从集体的安排。但是美国孩子无论大小,无论老师在不在,都会很自觉地遵守规则,比如排队,收拾自己的午餐盒和垃圾等。我们北京团有个孩子Cici有一天不舒服,在班里哭了。在当天例行的学校祷告时,一美国小朋友祷告时说,希望Cici快点好。这个场景让我很是感动,美国小朋友对团队的关爱意识太好了!
二,在游学带队的过程中,不可能说永远一帆风顺,有没有一些突发情况可以分享?
对的,整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比较幸运,都顺利地解决了遇到的突发状况。这次我和天津2名老师一共带了23名学员,从北京出发。我们三位老师也是第一次去美国,所以对于整个去美国过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也比较陌生,但幸好我们分工明晰。我们提前分配好学员,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定时查看这些分配好的学员,以免他们有不适的状况。在我们抵达洛杉矶时,有个小孩说手机丢了,我们一下飞机就赶紧拨打她的号码,一拨通后手机就说关机了。我们当时第一反应是手机被偷了,后来换别的手机打也是这样,才发现是信号的问题。后来我们两位老师先把所有的孩子在机舱外排好队,另外一位老师跟机组人员协调找手机,他们最终在飞机上的某个角落找到了孩子的手机。
可以说,我们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出门在外,孩子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然后就是孩子的财产安全。但是提前的分工和临场不乱也是我们的经验总结。
三,跟美国的孩子比较,国内孩子的优势是什么?
个人觉得我们国内的孩子的眼界还是比较广的,适应能力整体来说很不错。跟他们交谈时会发现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曾经跟父母去过别的国家旅行,所以他们大部分都很快地适应了美国的生活和学习,也交了很多美国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小朋友。
四,两位老师有什么好的方式鼓励学生去说英文?
在去美国之前,我把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英文词汇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给孩子们预习;
在美国期间,主要是鼓励孩子们多跟美国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表达的欲望会增强,而且孩子们的肢体语言也相当丰富,他们会增强对彼此之间的理解;当孩子过来求助时,一般是先把英文告诉孩子,让孩子重复一遍后,让他们自己再去跟美国寄宿家庭,老师或学员交流。另外还有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每天写日记。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思路和想法都是他们自己的,我只是辅导他们拼写。
五,有没有遇到什么让你们感动的事情,觉得孩子们的成长表现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个人感觉整体来说,孩子们的独立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让我比较出乎意料的有:
第一,我们北京团有个孩子才6岁,不到7岁。个子也小小的。临行前,妈妈比较担心,觉得孩子小;分配寄宿家庭时,她被分到一个没有老师陪同的家庭。当时孩子的父母和我们都有些担心,但后来出乎意料的是,她一点问题都没有,还受到寄宿家庭妈妈的表扬。她不仅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美国家庭的生活,在班级里也交了很多美国小朋友。每天她都会牵着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手,在学校玩耍。孩子妈妈有时还跟我们“抱怨”说,“孩子太适应美国了,都不跟自己联系了。自己快想死孩子了”。可见年龄小的小朋友,说不定适应能力最好。
第二,因为我和三个小男孩分到同一个寄宿家庭,起先的时候,我需要每天提醒他们跟寄宿家庭道早晚安,收拾碗碟,道谢等等。可是没几天后,孩子们就会很自觉地做很多事情,比如跟寄宿家庭的奶奶问好,跟她说一天的学校生活,自己有需求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跟奶奶说,比如想去park,想去shopping或者晚餐想吃什么。最后临走时,他们跟奶奶说,要离开了很伤心,但会永远记得奶奶的。这些让寄宿家庭的奶奶很是感动,最后走的时候也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