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谷与浩浩乎

笔者按:没想到自己也曾写过这么路边社风格的文,黑历史不解释。

俗话说:民风生政道,政道生民风。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与政治传统是相互影响的。齐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姜太公“简其礼,从其俗”,根据齐国民风来制定政策。比如,他没有推广二十四节气,而是针对齐人不善耕作的特点,创立了齐国专用的三十个节气。民风生政道,此之谓也。

姜太公是个博学智者,齐国人民在其政治传统影响下,养成了一种宽缓阔达、贪粗好勇、多智好议论的民风。齐人推崇智慧之士,酷爱猜隐语、打哑谜、做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活动。而且齐人讨论社会问题、针砭时弊的兴趣,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都是列国之最。经典段子太多,我捡两个最有特点的跟列位分享。

晓不得这天是否节假日,咱们的齐桓公跑去打猎耍,追一头鹿到了一座陌生的山谷。鹿就这么失踪了,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头——注意,这不是惊悚片,是剧情片。

齐桓公就问老头:请问这位老同志,这是哪里?

老头说:此地名唤愚公之谷。

桓公问:为嘛叫愚公之谷?

老头说:因为我就是愚公。(愚公?移山填海的那个?不是,愚公在这里就是愚蠢老头的意思。)

齐桓公好奇了:老同志我看你言行举止,还真没看出哪里写着愚蠢。怎么会叫这么有趣的名字?

老头答道:这就要从头说起了。我原来养了一头母牛,母牛生了小牛,我卖了小牛买了匹小马驹。有个少年人说:‘牛不可能生马。’就把马驹牵走了。我的邻居晓得这事后,都觉得我是个傻笼包,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了。

桓公乐了:老同志你确实够傻的,那厮在忽悠你呢,您干嘛把小马给他啊!

第二天是工作日,齐桓公把这事告诉了管仲。他是当笑话讲,但管仲却脸色越来越沉肃。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桓公拜了两拜,说:这不是那老同志愚蠢,而是我管夷吾愚蠢啊。假如国君是唐尧,法官是皋陶,谁还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诈骗抢走别人的马驹呢?如果有人遇到了同样的事,一定不会把马给那个不良少年。那位老同志知道我们齐国现在司法还不公正,法律保护不了自己,所以只好把马驹给了那个烂仔。真是齐国司法的耻辱。是我的失职,请让我马上去修明政治吧。宾胥无执法公正,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有他做大司理,看谁还敢欺负好人……

要我说,愚公谷主一点不傻,鬼精得要死。他晓得齐桓公爱打猎,早就在那里设埋伏了。他心里明白直接告状子,齐桓公可能回头就给忘到脑后了。所以他专门制造了一个笑话,让齐桓公念念不忘,回去跟大臣们说叨,把这事捅给整个中央领导班子。这样一来上访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们应当对这位不着痕迹为民请命的智者,报以最大的敬意。如果齐国没有像他这样大隐于市的智者反映意见,管仲和齐桓公就不能了解朝堂外的实际情况,修明内政就是一句口号。管仲等人和齐国民众的良性互动,是齐国霸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管仲博闻多识,擅长见微知著,但他也有犯难的时候。毕竟圣人也是人,遇到不懂的问题,也需要场外求助。这不,宁戚就给他出过一个难题。

宁戚是卫国飘来齐国的草根。他有本事有志向,但没有门路。于是给人当仆人并等待机会。这天,宁戚随东家的车在齐东门外休息,碰巧齐桓公外出。宁戚敲着牛角,唱着忧伤的曲子。齐桓公好奇,让管仲去看看。宁戚说了句:“浩浩乎!”……然后呢?然后什么也没发生,宁戚回家了,齐桓公回家了,管仲也回家了。

但是管仲明白“浩浩乎”肯定是个隐语,但这是啥意思呢?这一琢磨,管仲连续五天没上朝。

国务的问题不大。齐国是分权制政体,文政听乡,武政听属,各级单位运转良好。但管仲的问题很大,忧虑得吃不好睡不好。又到了午饭时间,管仲的小妾婧就问他在想什么事。

管仲:这不是你能懂的事。

妾婧:你这就不对了。我听说不要以为卑贱的人一定见识短,不要以为年少的人就真的无知。当年伊尹是有莘氏陪嫁的家臣,商汤王以他为三公,灭夏朝平天下。皋陶的儿子五岁就称赞大禹。从前吴国同干国打仗,规定没有脱退乳齿的少年不得进入军营大门,国子便拔掉他的牙齿,进入军门,为干国立了很多战功。由此可见,卑贱的人不可轻视,年少的人不可小觑。

管仲:你说的太对了!那你帮我参谋参谋。国君让我去看宁戚,宁戚说了句“浩浩乎!”。这里面肯定有深意,但我猜不出来,所以忧虑。

妾婧笑道:人家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不是有首叫《白水》的诗吗!诗中说:“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宁戚是想从政治理国家。

管仲恍然大悟,然后找到宁戚。经过一番交谈,发现此人果然有才华,便把他举荐给齐桓公。有婧这样的贤内助,管夷吾真是好福气。我不知管仲当年纳妾,是不是只看脸蛋和身材。他居然过了这么久都没发现枕边人的学问智慧。毫无愚公谷事件中明察秋毫的眼光,真是该批斗!

要知道,他的老祖宗周武王说“我有理乱之臣十人”,就包含了自己的枕边人王后邑姜。孔夫子对此耿耿于怀,但管仲没有这种迂腐观念。按理说,不该犯这种低级失误。宁戚要感谢妾婧,没有她点醒管仲,自己估计还在等待机会呢。齐桓公也应当感谢妾婧,没有她揭开谜底,宁戚这个人才可能一直被窝着。管仲最该感谢妾婧,有她协助查缺补漏,自己的五杰精英团队才没有缺少能干的宁戚。

当然,他以后还可以得意自己挑女人的眼光有多么好了。这个段子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缺人才,缺少的是发现。小人物也未尝没有大用途,不要忽视任何人的潜能。

由上述两桩公案可知,齐国人民藏龙卧虎,老叟少婢皆有不凡见识。齐人多智好议论,此言不虚也。

宁戚虽是卫国人,但他明白齐人尚智的特点,故而用了齐人最喜好的隐语来求职。这番特立独行之举,果然吸引了齐桓公和管仲的眼球。

熟悉战国史的朋友大概会觉得,宁戚搞得太绕了。战国名士吴起、苏秦、张仪、公孙衍、尉缭子都是直接游说国君,成就成,不成拉倒,不浪费神气,不浪费表情。直截了当说自己有本事能当大任多利索啊,为啥宁戚要兜那么多圈子?

呃,请注意时代背景。这不还春秋初期嘛。齐国派游士八十人驾着马车到处放广播:天下贤士请到齐国来,条件保管最优待。这在当时可是新鲜事物,还远远没形成普遍风气,人们总需要一个接受过程。更重要的是,宁戚有很深的考量。

不少管理者身居高位,容易产生自我优越感。认为我招贤纳士是看得起你,赏你饭碗,皇恩浩荡,没有你地球照样转。地球少了谁都能转,因为那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但一个企业要是用这种态度对待人才,那就有大问题了。

姜太公说:对不起,我不是来讨饭的,殷商集团没饭碗,我就去大周集团,等着被收购吧。

商鞅说:对不起,我不是来接受施舍的,大魏集团看不起我,我到大秦集团去,等着全面退出一线市场吧。

宁戚求职不是为了饭碗,凭他的技术,想温饱养牛就够了。太公怎么说的——君子乐其志!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宁戚追求的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他要确定齐桓公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样知贤用贤。

那时没有双选会的说法,但双选其实自古就有。君择臣以能,臣则君以明。都说伴君如伴虎。你要不是个能给人发展空间的开明领导,人家没事凭啥陪老虎作耍子啊?

齐桓公缺点多多,但就这方面,春秋时代还真没几个比他厉害的,只有晋文公、秦穆公两位霸主与他持平。总之,宁戚通过了管仲和齐桓公的面试,齐桓公和管仲也通过了宁戚的考察。在齐国五杰中,宁戚属于技术型人才,他出任大司田,发挥了自己在农耕畜牧上的技术专长,盘活了齐国的经济。

……内政清明,家给人足,国无怨民,齐桓雄霸。大齐集团事业有成,于是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聚餐,喝喝小酒庆祝庆祝。喝到高兴时,桓公对鲍叔牙说:老师为什么不给我祝酒呢?

鲍叔牙捧杯起身说:光祝你一个人多没意思啊,要祝就一块祝喽!

众人竖起耳朵听,不料,鲍叔牙说: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的莒国的日子,希望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戴镣铐的日子,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日子,我说完了。齐桓公离席再拜:我们三个都不会忘记您的忠告,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了!管仲和宁戚也点头称是。

事后,桓公找来管仲,问:仲父,鲍叔牙老师说的话,我一直在反思。我希望国家没有危险,长久拥有天下而不失,长久得到天下而不亡,能办到么?

管仲道:能!不急于求成,等到条件成熟再行事。不可以个人好恶损害公正原则。经常调查了解人民反感的事情,以便自己引以为戒。这样就可以不失去天下了。

桓公问:前人有成功先例?

管仲道:自从愚公谷和浩浩乎两件事发生后,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朝堂之上,视察工作也不能深入到齐国每一个角落。听不到底层民众的真实心声,发现不了隐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潜在人才。我翻阅史书,发现前代圣王早就意识到这点,制定了相应的制度。黄帝建立明台为议论场所,就是为了从上面搜集贤士的意见。尧帝设置衢为咨询场所,就是为了从下面听取民众的呼声。舜帝设立“告善“的旌旗,使君主能了解民情,不受蒙蔽。禹帝在朝堂上立有谏鼓,以供人们随时击鼓上告。商汤王有总街的厅堂,用来搜集人们的批评意见;周武王有灵台的报告制度,贤者都得以进用。这就是古代圣帝明王能够常有天下而不失、常得天下而不亡的原因。

桓公问:我想借鉴这些好制度,该怎么做呢?

管仲道:就叫“啧室之议”吧!具体办法:国家法律要简明易行,刑罚要慎重而无人敢犯罪,政事简约而容易做到,征税要少而容易交足。如果这四个方面存在问题,君主有过失的,老百姓都可以指出来。指出政府错误的人,就称之为“正士”。他们的意见都纳入“啧室之议”制度来处理。设置专人负责受理这些意见,不许有所遗忘。请派东郭牙主管“啧室之议”这项工作。因为他这人敢于直言进谏,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纠正君主的错误。

桓公说:好,就这么办。

齐国言论自由之风享誉后世,不光因为齐人多智好议论的国民性格,更因为从管仲时代开始的啧室之议制度。田氏代齐夺了姜太公子孙的社稷,但保留了这项优良政治传统。邹忌讽齐威王纳谏,齐威王设置了三等赏赐,并在啧室之议的基础上,又创建了谤木制度鼓励国人批评时政。

齐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过“防民之口”的粗暴行为。尽管不是每一代齐国统治者都能认真听取国人意见,但齐国宽松的舆论环境,为百家争鸣思想交流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社会各阶都层能畅所欲言,表达利益诉求,这些呼声经过学者们整理提炼,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诸子百家思想体系。汇集小人物的小智慧,从而成就大事业,可见齐桓公管仲君臣真正懂得治国的大智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