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执教3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节课之前迪迪参加了成都市赛课,有很成熟的教案、课件、微课、实验材料,所以上起来很顺手,借用最近在一位老师那里听到的“丝滑”。
这节课过渡丝滑,所以真心感谢迪迪,为我们提供了这么棒的课例。
回到我自己的课堂
这节课仍然存在时间不够用问题,本周一些原因忘记被支架录课,只能事后回忆问题所在:语言不够干净,因为不是自己设计的问题,提问不够简单,有重复啰嗦;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忘记进行有意识的安排。
当然这节课上得丝滑,也是有值得纪念的一个点,那就是深刻地吃透教材后,上起来就会很爽。
这节课是跟迪迪一起磨的,对教学目标“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绕得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先分解绕圈时,橡皮筋受到的是“拉力”,松手时橡皮筋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是这个弹力驱动小车动起来,然后绕得圈数越多,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就越大。
只有老师对事物的本质有了理解,才能清晰地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