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编了十几年童书的老油条,我对无字书有一种病态的偏执。
于是乎,在刚刚,领导布置了如标题所示的任务。
我便欣(ku)欣(sang)然(zhe)地(lian)接受了。
好吧,无字书……
好吧,让我从问题的根源谈起——
Part 01
什么是无字书?
无字书,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文字的书。
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彭懿老师有过更为形象的说明:无字书“整本书里没有一个字,完全靠画面来讲述故事,相当于早期电影的默片。”
▲瑞士作家莫妮克的《小老鼠无字书》
很多人(包括我)的无字书启蒙是从莫妮克·弗利克斯的小老鼠无字书开始的。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无字书没有字,是给小小孩看的。”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Part 02
无字书适合多大的孩子?
“无字书没有字,是给小小孩看的。”
这种说法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无字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所以很多无字书是十分适合给小小孩做阅读启蒙的,比如刚刚提到的小老鼠无字书。
说不对,是因为:无字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所以无字书中的图画承担了全部的“叙述”功能。
读者们要通过画面中的蛛丝马迹,接收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如彭懿老师所言:“无字书的魅力恰恰在无字上。少了文字的叙述线,想象故事和讲故事的担子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读者的身上。”
▲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
如果光看叙事方式,无字书和漫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些无字书就是用漫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的。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无字书是一种老幼咸宜的作品形式,没有明确的年龄段划分。
但是在很多家长眼中,漫画是与“休闲娱乐”划上约等号的。于是无字书便也被打上了这样的标签——“连个字都没有,读它有啥用?”
Part 03
无字书有什么用?
被称为“台湾绘本之父”的郑明进老先生曾经说过:“在儿童成长发展的历程中,‘看’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图像教育孩子学会如何看、怎么看,能够帮助孩子拓展观察事物的角度和视野。通过对图像的阅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与美感,还能让他们有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并从中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幼儿在学习用文字来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他们能够按照图画的顺序,通过观察画面的背景、色彩、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及常用符号等“图像”来获取和信息、意义。
无字书是一种完全用图画来说话的图画书,这样的形式恰恰暗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阅读无字书的同时,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在无形中既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就这样,我们愉快地看到,有很多已经熟知这一点的家长已经行动起来,带着孩子共读无字书。
可读着读着,又有新的声音冒了出来——“无字书好麻烦,读起来难死为娘了。”
怎么办?
Part 04
无字书怎样读?
说了那么多废话,终于进入了今天的正题。
既然无字书老幼咸宜,又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无字书应该怎样读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无字书不需要读。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三步读懂无字书。
第一步:故事自己会说话。
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曾经提到:“图画书中总是包含一系列图画,当读者从这幅图看到下幅图时,就必须想象他们所看到的这两幅图之间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书中的文字常常会给出两幅图之间所发生的事件细节,但读者一旦学会了寻找这种关联的策略,即使没有文字也能看懂图画讲述的故事。插画家正是依靠这种技巧才绘制了无字图画书,即通过提供一连串互相关联的图画来暗示故事的图画书。”
简单来说,孩子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图画就了解到故事的大概内容。在阅读无字书的时候,更能够将这一本领发挥到极致。
以下面的这本无字书为例:
▲《小小聪明豆绘本:小猪快跑》
(法)弗兰乔斯·索蒂夫 著/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故事的一开始,三只小猪在前面满头大汗地逃命,一只大坏狼在后面紧追不舍。
其实作者在第一页就为后面的戏剧冲突埋下了伏笔。
到了第二页,我们一下子就明白:左右两边页面的颜色不同是有原因的——原来书页的中缝竟然是一堵墙。
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也让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波澜。
接下来,围绕这堵看得见摸不着的墙,三只小猪和大坏狼上演了一出令人捧腹的大戏。
你来……
我往……
这样的故事虽然简单却不失生动,成人根本不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过多解读,只要把画面交给孩子,给他们留点儿余地,成人在旁适时引导,他们自然会从中得出自己想要的故事。
第二步:重要的是细节。
“文×画=图画书”
这个等式,熟悉图画书的朋友应该都有所知晓。它表明图画书是由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的一个完整故事,强调的是图画内容在图画书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点对无字书而言则更为极端,因为它们没有文字!
于是很多无字书的作者会在设计故事内容的同时花些心思,给画面设计出更多的细节,从而大大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这就导致我们在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就比如刚刚说过的那本《小猪快跑》,有人能说出谁是猪老大,谁是猪老二吗?
友情提示:稻草、锤子、抹泥刀……
再比如下面的这本书:
▲《大奖章绘本:我的蜜蜂朋友》
(英)艾莉森·简 著/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故事发生在一座繁华的城市里,四周高楼林立,满眼都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
一只蜜蜂从窗口飞入……
几经周折,与屋子里的小姑娘成为了好朋友。
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市里单调的生活让蜜蜂感到厌倦,于是他背起小姑娘,飞出窗外,飞到一个非同凡响的地方……
通过观察画面,孩子可以很容易地说出围绕着蜜蜂和小姑娘发生了什么。可实际上,除了故事的主线情节,本书的作者艾莉森·简还设置了其他的细节。
比如:
在蜜蜂进入小女孩的房间时,对面的房间里有一个面点师。从蜜蜂进入房间到被小女孩抓住的过程中,他刚好做了一个蛋糕。您不妨算算,蜜蜂和小女孩在屋里折腾了多长时间。
这样的细节设置很精妙,于是就带出了读懂无字书的第三步——
第三步:跟孩子一起角色扮演。
要创作一本无字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它完全靠图画传递信息,所以要在图里安排足够多的细节和线索,这使得很多无字书的图画中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
刚刚提到的无字书作家艾莉森·简就会在作品中绘制很多额外的角色,并且围绕他们进行设计,在主线情节之外埋藏数不清的“支线情节”。
如果家长有兴趣,可以跟孩子一起来讲这个故事,做这样的尝试:
每人选择书中的一个角色,从他(她)的视角出发,叙述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以下面这本书为例:
▲《大奖章绘本:回归蔚蓝》
(英)艾莉森·简 著/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故事讲述了一个海边小镇上发生的故事。镇子上的居民每天在海边生活、工作、玩耍,其乐融融。有一天,挂起了台风,人们都躲在家里避难。等到雨过天晴,大家从家里走出来,却发现这场突如其来的台风给他们留下了一位不速之客……
而在主线情节之外,当故事进行到下面这一页的时候——
沙滩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人物角色,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开启角色扮演的游戏了。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都是一条故事线,我们要通过他们的衣着或携带的物品记住这些“配角”,然后从接下来的画面中找出他们,并讲出他们的故事。
比如我们选择沙滩上这个红衣服的小男孩。
在接下来的情节中,我们看着他在沙滩上把风筝放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等到台风来袭,他竟然被风筝带离了地面。
不过幸运的是,在最后一刻,小男孩还是得救了!
这样的活动,看似复杂,实际操作起来却很简单。其实就是小学生常见的看图说话嘛!有这样有趣的图画书作为看图说话的阅读材料,孩子的积极性一定会相当高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如果能够在游戏的同时,将叙述角色的句子记录下来,供日后翻看,那就更有意思啦!
你瞧,读懂无字书其实并没有多么难。
只要学会这三步,再也不用担心无字书“难读”“难懂”“难讲”啦!
最后的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文中反复提到的无字书作家——
艾莉森·简,英国著名“碎蛋壳画”大师。她利用一种叫做Alkyd(醇酸树脂)的油画颜料作画,在画布表面做一层快速涂抹,干了就会形成类似于龟裂的仿旧效果。这种极具特色的作品,被小读者们可爱地称为“碎蛋壳画”。
简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画面的趣味性,她会在每张图之间暗藏承上启下的线索,并将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融入其中,使画面能够无限地延伸,增大了阅读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她曾三次荣获凯特·格林威大奖提名,代表作品有《我的蜜蜂朋友》《带着月亮去散步》《回归蔚蓝》《彩云为裳》《最美的黄玫瑰》等,还有家喻户晓的“让想象飞”系列,得到了众多大小读者的好评。
荐
大奖章绘本
★ 荣获凯特·格林威大奖提名
★荣获凯特·格林威大奖提名提名
★荣获第三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评选·绘本组提名奖
★入选第三届中国童书榜Top100书单
★入选国家图书馆《无字图画书导读书目》
★ 荣获《图书馆报》“2015年中国最美绘本”
★ 荣获百道网中国好书榜2015年8月少儿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