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认认真真的读过书了,感觉大脑里越来越空,不会说更忘记了如何思考。很多时候,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我要说一大堆还讲不清楚,就很无力很尴尬,于是决定以写读书笔记的形式来推着自己读几本书。
我要读的第一本书是《墨菲定律》。
第一本书为什么选《墨菲定律》呢?因为我看完第一章就非常认同其中说的观点,我在平时也会遇到怕什么来什么的情况,天天都带雨伞的时候就不会下雨,某个大晴天懒得带伞时,突然就变天了就下雨了。等公交的时候,看着高德上932还没发车,495先到了,就在我决定并上了495后没多久,932就到站了(932-36分钟到,495-45分钟到)。
“墨菲定律”其实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希望我能通过这本书能够更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拘泥于自己认定的一种钻牛角尖。
第一章 了解心里定律
放松心态调整自己
如果心里总是想着坏事,那它就会发生,反之,如果心里想着好像,那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概率随之而来呢?与其在对未知的事情感到焦虑恐惧惶惶不得终日,不如换个角度去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解决的办法那更要想开点看开点咯既然躲不过那就受着吧,古人常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好有道理就是佛一点叭
by the way,斗地主的时候,我想要什么牌,心里一直默念,真的会到我手上(好怕说出来就不灵了)钥匙理论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词:“共情”。就是换位思考,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为他人着想。我们会发现,有“共情力”的人,一般都很温柔,很受周围人的喜欢,相处起来会更轻松。很多事,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解决吧。心理共鸣 拉近关系
成功唯一的秘诀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的态度,观点和需求,这样不仅有利于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更难看清楚对方的思维轨迹,从而有的放矢,直击要点。
在与人沟通时也一样,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劝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容易说服别人。如果只是从自己的角度阐述,那么,遇到意见相左的人,只会激起他人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了呦~
当然,某些时候,你也需要别人站在你的角度思考,这是你便可以平和的询问对方:如果您站在我的位置,您会怎么处理呢?非理性定律 巧用感情打动内心
看到标题我就觉得这题我会哈哈,我一直都觉得人类是感性动物,很多的事情你都可以试着用感情去打动甚至感化别人,从而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目的有好的也有坏的,希望大家不要伤害利用别人的感情做坏事,小心反噬,做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人呀)。
这一节中让我记忆深刻的小栗子是《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这一名篇。秦伐赵,赵向齐求救,齐国提出一定要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大怒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赵太后非常生气的说,如果谁再敢说让我小儿子去做人质这种话,老娘我tui他脸上~于是,这个劝说赵太后的重任就落在了左师公的肩上。左师公见到赵太后倒是不急着开口,先唠家常,拍马屁,说太后啊真是福泽深厚啊,夸太厚保养的真好啊。哄高兴了之后,就开始假装抱怨怪自己平时过于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惯的是一点分寸都没有啊,惯的没出息了啊,说到这太后在听的同时也联想到了自己身上。之后呢左师公又故意说太厚偏爱自己的大女儿,为之计深远,最后才说道,长安君,没有为赵国做过什么事,没有建立功勋,以后无法在赵国立足。最终说服了太后。
所以,跟人交谈不要急于求成。先创造良好的交谈氛围,寻找共同话题,打开对方的心扉,在情感上拉进彼此的距离。或者适当的投其所好,有争议有附和让交谈更顺畅自如。
5.焦点效应 把焦点让给别人
不要试图与他人争辩,有时候对错没有他人的好感来得重要。
“以理服人”行不通时,便试试“以情动人”
(拔智齿,两天没睡好,此刻困的我直点头)
第二章 细心观察
1.相悦定律-用喜欢引起喜欢
跟合适的人相处,你释放出了你对ta的好感,别人接收到了,并且也觉得你不错,便会释放同样的信号反馈与你。这样有助于你和其他人的交往,更容易快速拉进和他人的关系。
但是如果是明显气场不和的人,那你完全没必要释放这种信号,这会让你看起来像是在刻意讨好,需要不断的讨好来维持的关系,迟早会破裂,完全没必要~~~~~
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和清醒,只对值得的人去付出。不要怕认识 新的朋友,更不要怕失去老盆友~~
心里应用:
(1)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轻易批评任何人。
(2)多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多多欣赏和赞扬。
(3)要保持理性,不要掉进相悦定律的深渊。
(4)可以利用相约定律,让更多人喜欢自己。
2.首因效应-让初见你的人也对你倾心
“首因效应”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但是说起第一印象大家就明白了。心理学研究发现,45s就能产生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