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之前,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那么一刻想扔下手头的工作,不管不顾地跑掉?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吧,看不完的卷宗,填不完的报表,写不完的材料。甚至可以套用叔本华的话,工作实如钟摆,在倦怠和痛苦中徘徊。不想工作,但是,为了生活,我们又不得不工作。可是,反观社会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却又乐在其中,既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也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干劲,总是生机勃勃,似乎永不疲倦。为什么我们对工作的体验和他们截然相反呢?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在与大家分享此书前,我先介绍两个概念:精神熵和心流。“熵”是物理中热力学的概念,是无序的度量。秩序越混乱,熵值越高。我们所接受的信息对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带来威胁时,内心将会失去秩序,这种情况就称为“精神熵”。它会对我们的内心认知造成极大的干扰,使做事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持续过久,对个人的心理能量将会造成严重的耗损,迫使我们付出所有的心力应付威胁和恐惧,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精神熵的反面是最优体验,就是心流。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心流,不仅使我们的身心更为愉悦,同时也会强化我们的自信心,激励个人培养更高的技能,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或工作的感受和体验。一个人经常经历心流,他的心理就会被训练得越来越有秩序,也更容易获得幸福和成功。
在本书中,米哈里介绍了心流的成因和特征:1、注意力。需要靠严格的自律和专注来获取。2、有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3、有即时的回馈。4、因全神贯注的投入,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5、达到忘我的状态。
在当今社会,对工作的不满似乎成为社会主流舆论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的丧文化成为我们吐槽和发泄的狂欢源。但是米哈里通过调查却发现,人们在工作时得到的心流体验却远远高于休闲时所能获得的心流体验。工作时得到的心流体验占比54%,而休闲中获得的心流体验只占18%。为此,米哈里引用了弗洛伊德的话:“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和爱。”并列举了大家所熟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在庄子的全过程描写中,我们可以发现庖丁在解剖的过程中进入了心流的状态。庖丁在回答文惠君时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而同样的重复性工作中,却给我们大多数人带来单调无聊和苦闷的感受。所以,米哈里说:“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那么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最优心理体验呢?本书也提供了破解的答案。
一、像卖油翁、庖丁那样对待工作,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端正对待工作的态度,打破工作限制自由的悖论,有意识地在熟练的基础上提升技能,通过刻意练习找到成长的通道,在与压力和焦虑的较量中提炼共处的技术。
二、学会有效利用闲暇时光,在有意义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自得其乐,学会培养获得的心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