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婆婆帮带孩子与我们同住,她周一至周五一般不出门,只在周末我买菜,提议一起出去走走时,会偶尔跟我一起外出晃晃。
每次经过红绿灯,她都有些紧张,几乎是时刻关注我的动向。也有碰到当时红灯,但没车辆过来,她忍不住迈出步子准备前行的情况。开始以为是她年纪大了,可能眼神不好,看不清红灯绿灯的情况。
直到有回跟老公一起出去,终于弄清楚了事情原因:原来婆婆看的红绿指示灯位置不对。
比如直行时,我们应该看马路正对面的绿灯直行,但婆婆看的是右侧绿灯区,结果当然是每次都看错了。
婆婆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城里的事物接触少。过马路这件小事都成了她的认知阻碍。
02
去年疫情在老家,我怀着孩子待产,既担心产检事宜,又担心工作,前后经历了彷徨无措,忐忑不安,到最后欣然处之。
老公但是乐观的很,也有可能是他心里担心,面上不起波澜。
一日在门口晒太阳,聊起了在家这段时间,物价飞涨,快没钱这回事,原话不记得他怎样说的,大意是:国家有钱人跟没钱人差距这么大,为什么不直接印点钱,然后发点钱补贴下穷人的生活呢?
我心里嗷嗷的想道:亏你好歹还接受过高等教育,怎么初中政治学的基础知识都忘了?
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全国共有100个馒头,市场上总共100元钱,馒头单价就是1元/个,你手上现在有两元钱,可以买到2个馒头。
现在依你的说法,国家直接印钱发钱100元,分2元给你,你现在共有4元钱,可是市场的馒头总量还是100,最后会造成每个馒头涨到2元,也就是通货膨胀。
所以即使你手上的钱变多了(2变4),你能买到的东西还是一样多。
经济市场亘古不变的道理: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影响价格。
后面想想,老公学理科的,可能对这些文科生的知识不太了解,而我毕竟是经济相关的专业,对这些更敏感一点,只能佩服他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勇士。
所以,你看,读过书的老公依然有知识盲区。
03
天气晴好的午后,跟一位女同事饭后散步,她随口说了一件小事,我却觉得有点意思。
周一公司例行会议,公司老总跟二把手到的最早,坐在那里聊聊日常。女同事随后去了,坐在边上旁听。
老总:今年疫情总体控制的很好,但我看大家戴口罩还是非常自觉,公交车上所有的人都戴着。
二把手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因为他每天开车上下班,根本没坐公交车的机会。
女同事现身说法:如果不戴口罩,公交司机不让上车。
老总:哦,原来是这样啊,哈哈哈。
老总年薪大概三十万,每日都有专车接送,这些情况他自然没途径了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学习不限于纸上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社会淘汰!